第368章 犟骡子or千古左公(1 / 2)

【接下来介绍的这位是一个在当时性格很被人诟病的人,当然,并不是他有问题,而是淤泥中长出来一根清正的古竹,总归少不了被人看不惯。

晚清四大名臣里面,曾国藩的名气就不用说了,会做人,弟子和朋友都是一沓一沓的;

李鸿章会做官,是混迹朝堂的标准选手,手段圆滑世故,在朝堂一群人精里面打太极还混得风生水起;

张之洞学问高,“中体西用”更是引领了当时的潮流;

唯有咱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大人,得了一个犟骡子的称号。

但显然,在浑浊萎靡的晚清,能得到这么个“爱称”,是左宗棠本身的本事,也是对他硬气的夸赞。

虽然那些叫他这个名字的人可能没怀多少好意,但不好意思,我们会溺爱。】

犟骡子?

很多百姓连骡子都没见过呢。

而其他人倒是从一些对比的词里面听出来,这位左宗棠应当是个性格刚烈、执拗的人。

叫“犟骡子”的人可能带着讽刺的意思,但天幕说得也是有趣,确实,无论是好是坏,只要你在史书上有正面的评价,他们后人自然会把一些黑称都变成爱称。

会溺爱还真是……

【左宗棠的家庭在当时称为“寒素之家”,哪怕他爹和祖父都是秀才,但因为需要一边读书一边干农活,所以在当时算不得好,但绝对不差啊。

出生在这样的耕读人家,左宗棠的人生规划显然很清晰:读书——科考——做官。

没有任何疑问。

主流路线肯定就是四书五经,但左宗棠对这些没太多兴趣,反而对《天下郡国利病书》、《水道提纲》这些“杂书”感兴趣。

换做现在,那就是自主学习课外知识的素质教育典范啊,可惜那会儿视这些书为洪水猛兽。

左宗棠的行为就是不务正业,结果也很明显,他科考三次都没考上。】

嗯?

洪水猛兽也不至于吧?

这些展现出来的书一听名字就知道是那种实干的,就算不是科考的重点,也不至于当成洪水猛兽啊。

一些都没有的朝代更是一脸不满,不喜欢倒是送给他们啊,叫他们也看看。

他们想要找到这种实干类型的书还不容易呢。

唉,这后来的科考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被誉为名臣的人,居然三次科考都考不上,这很叫人怀疑制度是否还实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