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和想象不一样的张居正(1 / 2)

【嘉靖四十二年,大明正值多事之秋。

沿海一带的倭寇不断进攻,幸亏戚继光等武将把人打退守住,北方的鞑靼进攻宣府劫掠隆庆,继续挺进,北京一度戒严。

搬到北京是朱棣心气高,也得了很大的夸赞,但后面的皇帝终究是没有他的能力,挨打就得小心了,稍不容易就得被打到国家**中心。

虽然大宋皇帝跑得偏南了一点,但人家抛除胆小害怕的因素,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起码一时半会想要打过来都不可能。】

老赵家:没想到这么快就返场,可惜他们现在筋疲力尽,没力气抬杠了。

起码当官的没这个精力和时间。

老朱家的话u暖各地就不一样了,为什么他们大明老是一副要亡了的衰样?

听着就是一副山雨欲来、摇摇欲坠的亡国之相啊。

【嘉靖四十三年,徐阶推荐张居正成为裕王的侍讲,简单提一句,下一任皇位的强力竞争者,只是因为嘉靖的缘故没有缘分,张居正这里才算是真正打开和建立自己的人脉。

后面徐阶还是彻底把严嵩父子俩先送去见大明祖先了,内部的大权基本落在徐阶手里,可是内阁嘛,一个下去另一个自然就上来了,永远都少不了争斗。

两年以后,咱们这位修玄学的世宗总算是去见他的祖宗了,而张居正已经能够和徐阶一块起草遗诏。

遗诏其实和我们想象的有些不同,和遗言并不一样。

除了那种继位的事情,遗诏基本都是在皇帝死了以后再起草,这会儿总不能指望皇帝蹦跶出来接着说。

在皇帝去世后,深负重望的大臣通常能够通过遗诏来对先帝一朝的**进行清算,当然不是排除异己的清算,而是对**弊端进行总结和改正。

就比如说死在世宗前面的武宗,他去世以后,杨延和写的遗诏就把他做的荒唐事都写了出来,这是最好的例子。】

朱厚照闷闷不乐,家里的皇位没了,早死已经够叫人不开心,现在还得听这些,更加不开心了。

不过旁边的大臣们可不管他开不开心,因为他们也没办法多开心。

【徐阶和张居正那叫一个高兴啊,发誓要扫清嘉靖一朝的弊端,还要把之前那些被迫害的同僚提拔回来啊。

两个人高高兴兴关系进一步,然后忽视掉了身边本来的战友。

**斗争和人性就是如此不可理喻和符合历史惯性,两党之间的争斗结束后,马上迎来的就是一派内部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