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王守仁(八)(1 / 3)

【王阳明离开最舍不得的就是那些接受了他一段新学教育的弟子,只不过送得再远终究还是要分别。

王阳明到庐陵得这一路还时不时得讲讲学,好不自在,和之前来贵州得心态已然天差地别。

王阳明来到庐陵其他都还好,刚开始哪怕有些人有小心思也不会在没摸清楚新官的情况下,非得去当那只杀鸡儆猴的鸡。

但明朝吧,有个很有特色的镇守太监职位,也不是说一竿子打死所有人,但起码大部分那手里都不太干净。

太监嘛,权和财都看得比较重,能理解但不能接受啊。

王阳明偏生就撞上镇守太监派人上供,嗯,不管如何,太监能用到这个词,就明白他们心有多贪。】

朱元璋:“???”

他不善的看向老四,在他手里太监可没这种待遇,显然这个坏头就是他开的。

虽然前面有郑和的存在,但太监如此贪婪他是无法容忍的。

下面的朝臣:您能容忍谁啊?我们谈一点点不照样刀就往脖子上砍来啦。

朱厚照被说的不好意思,看向旁边的英国公,总算是问出来了一句话,“朕是不是该处置刘瑾他们啊?”

英国公心里欢喜,面上却是严肃,“皇上不用着急,处置也不是一日之功,到底是祖宗之法,只不过镇守太监所为确实嚣张,若是不加以敲打,终究是会成为天幕所言。”

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是太监能把收受钱财的这股劲换个方向,还是可行的。

朱厚照不蠢,明白他的话,“不知道这位阳明先生能不能接受和刘瑾他们共事啊?”

英国公又恢复了他谨慎的性格,这种不确定的事情何必去大包大揽了。

只要这位王阳明真如天幕所说的有本事,等个几年他们也是等的起的。

先帝去得早导致皇上朝廷没有自己的稳固势力,那就培养呗。

科举之下如何培养?

那自然是师生关系了,王阳明这个圣人的名头,难道不是最好的招牌吗?

圣人之徒欸,有批判自然就有追随的人。

朱厚照可能都没料到,他以为的英国公:老实,啰嗦,可怜;实际上的英国公:心眼子贼多。

之前一副闲人不染政事那是因为现在朝堂斗得火热,他进去真就是炮灰。

再说,他家世代武将,朝堂那些口舌之争不是他的主场。

虽然自从堡宗,哦不是,英宗之后张家人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