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贬贬贬(1 / 3)

【宋神宗对苏轼的赏识是摆在明面上的,但朝廷的党争已经到了皇帝无法控制的地步,提拔起复已经不是皇帝能够全然拍板。

不过苏轼被贬黄州后,宋神宗没多久就把他改到离京师很近的汝州,倒是苏轼自己有点不想走,可能黄州虽然荒凉了点,但有他喜欢的氛围吧。

苏轼的仕途起伏基本上就和当时朝廷政局有关,宋神宗去世后,继位的皇位年幼,由高太后掌握,她本人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

一上任就直接推翻,启用司马光。

说到司马光,我真的想知道,他是不是砸缸的时候用的脑子啊。】

宋神宗都来不及悲伤自己的子孙,毕竟早就知道自己死得早。

只是瞧了瞧司马光,听天幕的口气,不是很喜欢啊。

司马光可是公认的君子、能臣,居然得到这么个评价。

他努力不露出心里的想法,真的很好奇欸。

其他人同样不解,司马光的名声太好,当然,不好也不可能在之后提出把打下来的土地‘送还’给西夏都没有人挡得住。

这种人就适合修修书,读书和治国不可以混为一谈。

【苏轼作为守旧党自然被步步提拔,已经到了中书舍人的位置,这可是天子近臣,但他并没有多高兴,反而提出请辞,但没有被批准。

苏轼好似总是那么‘不合时宜’,王安石提出变法时他被视为保守派,可等到司马光为首的官员不分青红皂白的废除新法时,他又和当权者产生分歧。

因为一些举措,他更是当众和司马光**辩论,固执的司马光直接被苏轼喊司马牛。

这种性格的苏轼注定仕途不可能顺遂,后来苏轼苏辙两兄弟和程颢、程颐兄弟对上了,瞧瞧他这四面树敌的嘴和性格。

苏轼最后上书请求外任。

苏轼的性格,要么他弟弟当说一不二的权臣,要么当朝的皇帝死保他,不然还是适合到地方做官。】

苏轼很认真的思考起这个问题,看向宋神宗,说话也没顾忌,“官家,你会死保我吗?”

然后不等人回答又自顾自说道:“还是到地方去吧,听天幕说我在地方干得不错,在京师不是和这个吵就是和那个吵,我也管不住我的嘴。”x33

宋神宗神色无语,你倒是知道自己得嘴毒又不肯改啊。

只是,想到他都能当廷骂司马光做司马牛,又觉得不意外。

而且,他没想到自己皇后如此反对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