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一下西洋:沿途收小弟(1 / 3)

【说到太监,留给大家固有的印象并不好,宦官专政啦,手段残忍啦,但是郑和,却是和他们不一样。

是的,郑和是朱棣身边的一个太监,从靖难起兵就在而且立了功赐姓的太监。

提到他,我们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郑和啊,我们国家的航海家,了不起。】

太监?

除去朱棣这边明白郑和的身份,其他人都没有料到。

太监,就是封建社会底下扭曲又悲剧的产物。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抛开太监留下的固有印象,对于身体残缺的太监,都不会放在眼里,抱以鄙视的态度。

可现在,在天幕的嘴里,郑和这样一个太监,不单单留名青史,还备受后人推崇,怎么能不叫他们刺激?

尤其是自诩高人一等的读书人,哪怕是林书说那么多,还是自持自己读书人的身份。

可他们寒窗苦读那么多年,别说青史留名,就是科考都不一定能挤得进去,一下子挫败起来。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传闻是朱棣为了寻找他的好大侄的下落,不过这个说法顶了天能放在前面几次上面,毕竟郑和下西洋有七次,每次都差不多一两年,朱棣后面早就做稳皇位。

第二则是宣扬国威。咱们朱棣就想着人家都来拜码头,所以就派郑和去宣扬国威。】

众人就瞧着熟悉的可爱怪异画风出现,一个穿戴中原服饰的壮汉冲着一群肤色各异、容貌各异的小人在那说话:“好东西,给你们,记得认大哥,来大明拜码头,知道吗?”

小人们忙忙点头:“大哥放心,小弟做事有数,拿了东西肯定来。”

朱棣:好怪,说不出来的怪,虽然我是这个想法,但天幕说出来怎么就那么怪呢?

朱元璋嗤笑,看了眼旁边探头探脑的四儿子,“嘚瑟!”x33

其他人同样忍俊不禁,百姓讨论起来那些各式各样的人,起码那颜色就和他们不一样,有几个黑得不张嘴都察觉不到。

民间可是出现颜色不一样的婴儿都会视作不详,更何况是肤色完全不同的人种。

【明朝从朱元璋开始是有海禁政策的,但和完全不允许贸易又有所区别,只不过对船只的大小有所规定。

但于航海而言,这和完全禁止没有区别,本意是为了防倭寇,但在这之后却是从无断绝,更是诞生了一支戚家军。

只能说,任何事情都是堵不如疏。

选择郑和也能理解,第一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