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潘家园淘宝(1 / 3)

潘家园原本是叫潘家窑,听起来不大好听,改成了潘家园。

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捡漏市场,八零年的时候报纸上面放开消息说恢复了旧货市场,一般都是卖一些旧家具之类的。

卖东西的人也不讲究,蹲在马路边上,手边上放着旧货。

慢慢的这条街人多了也就成了气候,位置是在福长街五条,也算是九十年代京市古玩市场的。

这条街不算长,百来米长的小街,两侧的马路边上全都是旧货,当然旧货里面也藏着古玩。

这一片有名的的人可是真不少,三教九流,啥人都有。

传闻祖上身份显赫,现在拥有临街四合院的金麻子,家里面传下来的好东西不少。

经常偷偷摸摸拿着东西藏在袖子里出门,蹲在马路边上等着有缘人。

卖了一阵子,见没有人管,直接把鎏金铜佛、瓷器、字画这些放在这些旧衣柜和书架的格子里夹着卖。

来这淘宝,“三力”少不了,眼力、财力与魄力缺一不可。

现在人均每月工资基本上在三十元左右,都是一家老小一个月生活费。

有想法的人钱揣在兜里,随便晃悠一圈,原是想看个新鲜。

还没走几个摊子,脑子一热兜里的钱就没了,手上捧着一堆破破烂烂。

风一吹,发热的脑瓜子又清醒了。

掉头去找卖家退货,呼着喊着,等赶到的时候摊子早就换了一波人了。

徒留自己在原地气地直跳脚,垂头丧气地抱着破烂回家了,少不得要挨一顿骂。

这时候里面卖的东西大多数还是真货,不像古玩市场泛滥以后,随手捏出来的丑东西都说是宝贝。

当然里面也不乏有些二道贩子,低价捡漏之后,有门路的搭上京市文物商店的人转头也能净赚几十块钱。

古玩现在很难卖上高价,喊价百来块,人家一准看都不看一眼,扭头就走。

这摊子上好东西不少,又不缺你一家。

除非说有门路能搭上识货的港商或者华侨,运气好才能卖上高价。

现在绝大部分人来这还是买些家里能用得上的二手家具之类的。

尤其是明代的黄花梨、清代的紫檀家具,基本上喊价都不超过八十。

谢大脚平日里除了喜欢去废品站捡木料子,也爱来这里逛逛。

他手里也没几个钱,攒一次过来也不容易,所以格外精挑细选,货比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