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二章 再交锋 上(1 / 5)

时间进入了七月。

七月是一个梅雨季。

一股闷热又有些难受的天气降临在三秦大地之上,连续几天闷热之后又是一场大雨,周而复始,整个七月仿佛不是在闷热之中渡过,就是滂沱大雨之中渡过。

这对种植的人来说,是一种难受。

目前大部分的温室大棚都是普通简单类型的,防寒不防热的,也不是那种能控温的智能型温室大棚,所以在这种天气之下,时时刻刻要主意温度。

种植就等同于养儿。

养的就是生命。

每一株蔬菜,每一株水果苗,那都是一个個生命,温度太高会被的闷死,要降温,太阳太烈要遮阳,不然会被晒死,干旱太过就要渴死,要淋水,内涝太严重的会被淹死,要泄洪。

这对种植户来说,无疑就是提高了很多工作量,甚至比种植最难的冬天都要难熬很多。

而平安农场作为一个反馈的平台终端。

在面临一个个反馈回来的问题,就要积极的解决,还要安抚住人心,特别是种植户的心情,不稳住他们的心情,就会出现一种厌种的心思。

说老说去,搞种植,还是在人。

技术也好,资金也好,最后都是要看人的,这么多菜农,果农,茶农……等等的,是他们一点一滴积累成为了如今平安农场的庞大规模。

这也导致了平安农场的工作量开始暴涨。

赵犇都一个多礼拜没有休息过了。

关键还是许登在东北迟迟未归,总裁办把很多他们可以解决的问题,一股脑的推到了董事办,毕竟没有许登签字盖印,很多文件就必须要董事长签字盖印了。

赵犇给许登打了几个电话。

许登的心思倒是表现的很明显,想要打稳根基,一劳永逸,解决一切冒头的问题,把东北种植基地先立起来,可赵犇认为哪有这么容易就能一下子把事情都解决了。

赵犇严重的怀疑,某个衣锦还乡的哥们在拖沓工作,以公谋私,非要过过在家乡被追捧的那种感觉。

说起许登的衣锦还乡。

倒是非常的成功。

在东北的某个县城造成非常大的轰动,另外他还一个人名义在家乡捐赠了一个助学基金,帮助家乡和宗族的适龄读书孩子,这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声望。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让他有些烦心的事情,不过赵犇认为,已经非常好了,哪有都是好事的,要是这样,赵犇说不定就要妒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