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一章 家庭农场的扩张形势(1 / 6)

“现在我们平安寨有多少个家庭农场吗?”赵犇突然问。

“两百八十二户!”

赵大炮这方面的数据倒是非常清楚,立刻就回答上来了。

平安寨一开始种菜,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建立的农场,一家人上阵,自己干,而且还是有个体户注册的,他们是以个体户的名义和平安农场合作的。

这种合作方式一直延伸出去,现在龙山的所有村子,不管是种菜,种水果,种树木,养殖的,等等,都是以家庭农场的方式和平安农场合作的。

但是龙山之外就不一定。

比如隔壁的马鞍乡,因为是资本先进去的,中间合作就多了一個中间商,真正和平安农场合作的,不是马鞍乡的农民,而是这个代表资本的公司。

那时候是真没办法。

没钱啊。

所以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前开发起来了,事实上平安农产品的利润还算是可以,即使被剥了一道,农民能到手的也不在少数,绝对是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的。

而如今,其他的乡镇,有的是直接合作的,乡镇府作为桥梁,各个村委会疏通,然后成立一个个家庭农场,直接和平安农场签订合作的合同。

但是也有一些是村委会成立的集体企业,这些企业也是掺合了一些资本进去的。

全县种植,需要的资金是庞大的。

平安农场负担不来,金和县府也承担不起,本来各个乡镇府都是穷的一匹,一个个村子作为偏远山区的村落,更是一毛钱都掏不出的那种。

在这种情况之下,想要走快两步,不得那未来的利益,来换取资本的进驻,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推动发展。

谈不上好坏。

长远来说,这资本过了一道,自然还是有损失的,可走快半步,也是有收获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谁能先脱颖而出,谁就能在未来的合作之中占领先机。

主要还是看具体的情况。

说句不好听的,你要钱没钱,就想要凭借着一张嘴,想要靠着县府,镇府,村委会,甚至是平安农场的资助来完成前期需要的资金投资,那本来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这和空手套白狼有什么区别。

大多数人还是要面子的。

平安农场愿意在这方面大力的帮助,比如在建设温室大棚的时候,付款方式都是首付款紧紧只是两成而已,这放眼全国,都很难得的,甚至说,别说人工了,材料钱都不够,还是平安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