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唐皇再收徒(1 / 11)

匆匆三年,吐谷浑。

在时间到达第二个年头的时候,吐谷浑的最后一位国主慕容诺曷钵,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而吐谷浑的鲜卑政权,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国主的丧礼就在城南的“东来寺”中举行,那就是当年吐谷浑举国之力修建的寺院,如今已经成为吐谷浑的佛门圣地。

不仅万千佛教信徒不远千里前来朝拜,更是吐谷浑皇家卫队秘密的修炼场所,由那位阿来国师亲自统领。

另外,原本狭长的“伏俟城”也得到了扩建,规模已经有原来城池的两个半大小,轮廓是仿照长安城的样子,却要比长安城小的多。

慕容诺曷钵国主的过世,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原来那些被魔族残杀过后,幸免于难的慕容一族男子,却在过去这两年里彻底消失匿迹了。

有的据说是远走他乡,去了东方的大唐择地而居,有的则是离奇的死去,却又无人知道他们究竟死于何种原因。

好在慕容诺曷钵病逝后,身为一国之后的大唐弘化公主尚在,在阿来国师和宰相狄仁杰的共同扶持之下,弘化公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吐谷浑的话事人。

当然,弘化公主最大的“爱好”还是在皇宫里吃斋念佛,这位本就有着不俗文学底子的大唐公主,竟然将手边的佛经悉数注解了一遍。

慕容诺曷钵逝去,整个吐谷浑除了这个国号以外,就彻底与鲜卑族再无瓜葛了。

而在这三年当中,宰相狄仁杰展现出了超人的执政能力,吐谷浑无论是在军事、**、农牧业、商业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更加可喜的是,狄仁杰颁布的优渥条件,吸引了不少来吐谷浑寻求发展的大唐人,纷纷自荐或通过考核进入“伏俟城”中。

真正有能力者,狄仁杰更是授予其相应的官职,就算是综合能力差一些的读书人,也被安排在“伏俟城”开办了学堂。

穿唐服、学唐礼、说唐语、写唐字。

三年时间过去,吐谷浑满朝文武,半数以上已经被唐人占据,就算是剩下的另外那一半吐谷浑人,也是经过学习大唐文化制度,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再次进入朝堂。

吐谷浑的飞速发展,可能对大唐的影响不大,却诱惑着整个吐蕃东北部的牧民。

甚至有些小型的部落,趁着吐蕃境内政局的动荡,无暇北顾之时,偷偷地举族迁徙到了吐谷浑。

没办法,狄仁杰给出的条件太过优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