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组队参赛(1 / 3)

往日里,文物修复师能不能赚钱,主要看所呆的博物馆中需要复的文物数量。

有些偏远博物馆本身就没有多少经费,里面的文物,破就破一点了,美其名曰保持古色古香,实际上是拿不出钱来进行维修。

而像京城的博物,无论是国家博物馆还是故宫博物馆,他们的经费充足,而且为了更好的还原历史,能够拨出专门的款项,将有一定破损的文物进行修复。

很多修复师都想来这两家博物馆工作,博物馆也缺少文物修复的人才。

这里就存在一个悖论了。

没有经验,文物修复师的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博物馆需要的是高水平的文物修复师,而不是滥竽充数的工作人员。

他们就是缺乏经验,所以才想来大城市的博物馆打拼。

因此,这一行也存在很严重的马太效应。

顶部的文物修复师,不仅享有高端的薪水,而且接触的文物数量极多,他们每天都要进行文物修复工作,熟能生巧,他们的水平自然也水涨船高。

中低部的文物修复师,大部分还存在温饱线的水准。

很多人都准备改行了,这时候,文物修复师大会的主办方提出了一个想法。

就是开设培训院校。

本来以为文人多薄金,现在却不一样了。

随着新的经济理念提出,愿意投入市场的文物修复师数量也明显提升。

能够成立一家培训学校,他们这些底部的文物修复师就有赚钱的机会。

而博物馆,将来也可以直接从培训院校当中招聘,省的在市场上被人浑水摸鱼。

因此,本届交流会举办的风生水起。

交流会的会场设置在京城艺术学院。

文物修复工作迟早会走路大众的视野,所以没有什么好隐瞒的。x33

在国家博物馆当中。一名穿着白大褂的女子,正满脸惆怅。

从港城回来的研究员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

告诉他,自己的绘画作品在市立博物馆进行展出了。

本以为这个好消息会让她开心,结果她丝毫没有兴奋的笑容。

反而脸色变得更加阴郁了。

其他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在馆内来来回回地奔忙着。

他们的脸上都挂着喜庆的色彩,像过节一般。

事实上,文物修复师交流会,其实也和其他的大会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