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草药收购掀起波澜(1 / 3)

晚饭后,杨安饴送李大夫回卫生室,在路上听他讲在云省的见闻。

云省地处华夏边陲,气候环境适宜,出产的药材种类多达上千种,且品质优良,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其中文山三七、铁皮石斛、野生灵芝、玛卡、胡黄连、大叶厚朴、雪莲、灯盏细辛、当归、冬虫夏草更是因其功效和难得程度并列为云省十大名贵中草药。

想到这次出门收药的经历,李大夫心中一阵唏嘘不已,“咱们品质最上乘的草药都走出口了,留给自家人用的却是良莠不齐的。”

“这种情况如果不改一改,中医即使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发展起来了,也很快会跌下去的。”

杨安饴对这个消息并不意外,中草药出口在这个年代也是国家财政收入之一,品质自然都得是最好的。

“过去中医的发展主要扎根农村,这些品质上乘的中草药价格贵,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起的,自然要走出口换钱。”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国家倡议大力发展中医和中医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中医的价值,这些最上乘的草药势必要留出自家人的份额。”

李大夫点点头,“你说的没错,这次过去收三七时,本来有几户人家是要等明年的出口收购的,一听我们要,立刻就送过来了。”

“那些三七都是野生精品,采摘不易,我就在出口价上又加了一点,他们怎么都不同意,非要按照出口价来。”

李大夫嘴角的笑意味深长,“不过结账的时候我还是多出了一点,给他们把零头都补成整数了。”

“就是因为这一点微不足道的事,当地的同志们带我去了种植当归的扁庄公社,发现了点了不得的事情。”

杨安饴心头一跳,“种植当归的公社?”

“没错,扁庄公社是文山当地第一个种植当归的公社,三年前才开始,一直有外地人在当地做指导。”

“直到几个月前,那些外地人说要回家一趟,就再也没回来过。”

听到这个时间,杨安饴下意识联想到了山顶出现的不合时宜的、还未完全成熟的当归。

“那些外地人,会不会就是”

剩下的话她没有说出口,但李大夫已经猜到了,“咱俩猜的一样,怀疑到这一点后,我立刻给路大志打了电话,让他带着那几人的画像赶了过来。”

“后来证实,那几人就是扁庄公社请来的指导,一直假借药材收购的名义潜伏在我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