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不沾亲,却带故(1 / 3)

短暂的叙旧后,文清和郭报春开始了采访。

虽然没有后世的摄像头,但文清充满探究的目光还是让杨安饴控制不住的紧张起来。

渐渐地,身体越坐越僵硬,手心也沁出汗来。

文清发现了她的不自在,稍微收敛了点,试图把话题转向她熟悉的方面,以此来缓解她的紧张。

“杨安饴同志,你平时除了学医,还喜欢干些什么呢?”

杨安饴微微一愣,细数起来,“那可多了,我喜欢雕刻,不论是木雕还是石膏像都喜欢,还喜欢制香、做药膳、上山采药”

说到药,她脑中灵光一闪,从斜挎包里掏出一沓厚厚的画纸,“最近我又爱上了画小人书,你们要看一下吗?”

“小人书?”

文清接过来简单翻了两下,被里面的内容吸引,忍不住多翻了几页。

这虽说是小人书,但画的人物并不多,故事也都是以上山采药、普及草药知识和疾病为主,文字少,可读性强。

简单翻过后,文清把东西递给郭报春,“你看看。”

然后,接着问:“你是怎么突然想到要画这种东西呢?要知道现在的小人书都是红色经典啊。”

杨安饴笑了笑,把那天的事讲了出来。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食物中毒和一般生病又不同,救治不及时很容易出人命。”

“老百姓对耕田种地的事很在行,其他的却知之甚少。我就想让大家了解些中医药常识,防范未然,既能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又和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通。”x33

文清深以为是的点点头,“说的没错,现在西医都是生病才治,不病不治,有些病发现时往往都太迟了,最后只能送命。”

“中医治未病,这个很不错。”

这时,郭报春把整本都粗略的翻了一遍,还有些意犹未尽,“没有了吗?”

“其他地区的还没画,我生活在鲁西南,对这边的情况最了解,这种东西是不能出差错的。”

“也是,你这准备啥时候印刷呢?到时候我一定买上十来本,送给亲戚朋友。”

杨安饴失望的叹了一口气,“书局说不属于红色经典,不能印。印书都要上面审批才行。”

文清皱了皱眉,“宣传中医药是好事,国家都动了,咱们不能坐视不理,我们回去后会反馈这个问题的。”

杨安饴眼底闪过一抹笑意,“那我先谢谢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