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一步一个坎(1 / 3)

黄泉手记 慎行 1147 字 9个月前

仪刀几乎不会用来与人搏斗,而且做工要比寻常刀具更加精良,所以基本不会存在更换刀镞的情况。

除非是这把刀在掩埋地下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形,才会造成裂隙。

但是从刀鞘的痕迹来看,这把刀并不是陪葬品,一点土气都没有,说明它是传世的东西。

这把刀的刀柄上镶嵌着宝石,刀鞘的酸枝木也有岁月的痕迹,唯独刀身最难判断。

毕竟短短百余年的光景,岁月无法让刀身腐蚀,而且清朝的铸造工艺已经接近现代,用人工打造进行仿制,足够以假乱真。

我举着这把刀看了半天,也没拿定主意,将其放在桌上伸出了手:“放大镜!”

海底捞月比拼的是阅历和眼力,不允许使用任何现代装备,能用的工具极为有限。

我接过放大镜细细观察,很快发现了端倪。

这把刀打磨得太精致了。

清刀常用的刀头三角血槽结构,令它的打磨十分困难。

古代刀匠为了让武器更有气势,通常会经过数百小时的细致研磨,使刀身寒光凛凛,威武霸气。

而这种研磨因为刀匠每一次发力和方向的不同,都会留下细致的划痕。

而我面前的这把刀,虽然也有磨刀的痕迹,但却是向着一个方向进行研磨的,说明它使用的并不是人工,而是磨砂轮一类的工具。

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

这把刀不是赝品,或者说,它是人工伪造出来的赝品。

就像是瓷器或者青铜器的拼接工艺一样,这把刀是经过改动的。

为了来参加这场比试,魏胜男他们将一把真刀中最难以分辨的刀身,给换成了现代铸造的仿品。

这样既可以蒙蔽对手,而且还不会违规,要比带一件高仿的东西过来,更加让人难以分辨。

等我确认这把刀有问题的时候,额头都已经冒汗了。

以我对魏胜男的了解,她虽然有一些鉴定的本事,但只是一些皮毛而已。

像是这种造假的手段,她是绝对想不出来的,给她出主意的人,要么就是魏老爷子,否则便是宋老三。

险些中招的我顿时变得谨慎起来,将视线投向了另一把刀,而这把刀上面的花纹和年代不符,明显就是跟那把剑一起打配合,给换过刀身的这把刀做掩护的。

紧接着,我又将视线定格在了那三只青铜器上面。

最近这一年以来,我在苏家梁那边,没少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