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6章 两年砸下三千六百亿(1 / 3)

重生于80年代 头铁老汉 1109 字 6个月前

从民企到国企,从工厂到银行,此时的全国经济,可谓是一片“哀鸿遍野”。

如果经济形势继续恶化,那崩盘的风险,也不是没有可能出现的。

就是在这一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由“铁腕宰相”亲自掌舵,一场大刀阔斧的宏观经济改革,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帷幕。

经济问题千头万绪,从哪里改、如何改,这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而以铁总为首的行政部门,为此开出的“药方”是:增加出口、扩大投资、促进消费。

然后以这三点为基调,再搞出一些“大动作”来。在挽狂澜于既倒的同时,又利用这些“大投资”、“大动作”、“大项目”,拉动着国内的经济一路狂飙突进。

这几个词,说着简单,上下嘴唇一碰,就蹦出来了,可真要到了去实际操作的时候,就难了。

就比如说投资吧,谁特么不知道投资带来的好处?可投资方向是什么,投资的钱从哪里来,这可就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咯!

继续投工业项目?别逗了,就是多少钱丢进去,也不够填补国企的那些大窟窿的。

就像铁总说的那样,国内的一些领导干部,不懂经济吧,偏偏还喜欢“指手画脚”,最后给地方、企业,以及银行,都造成了巨大的亏空。

比如某某银行,一年亏空了六十亿,比如某某信托,一年亏损了五十亿。一些躺着都能赚钱的、政策性的国营企业,都能亏损到资不抵债的地步,然后他们拍拍**离开了,却给地方和企业,留下一个烂摊子。

这些人,都该被送去坐牢,都该被枪毙。——铁总的原话!

既然投资工业、救助国企行不通,那就只能另外寻找新的方向了。

再三论证、权衡之后,基建,被从一众备选方案中挑了出来。这是多少年以来,国家一直想干,又没干成的一个大方向!

确定好了投资方向之后,投资的钱从哪里来,这又成了摆在面前的一个首要难题。

如果靠多发货币来投资,那引起通货膨胀就是必然的,其带来的连锁反应,很可能会严重到,是此时的国内经济,无法承受的住这个后果的。

因此,之前唐伟东的那句、仿佛开玩笑似的建议,瞬间就再次浮现在了决策层的脑海中:“没钱?没钱就去借嘛!”

在考量过后,有关方面决定采纳唐伟东的建议:增发国债!

不过,有关方面也没有完全按照唐伟东的建议,去满世界的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