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一次侦查(1 / 3)

天气太热,李星锋把工装外套索性脱了,挂在身上。

虎子有模有样的学者。

这一路,锋哥边走边给他传授经验。

什么最好的伪装侦查是什么?是融入,是不做作。

哎!你就把你当成机械厂的职工。

机械厂有这么多职工,谁又能认识谁啊!

但是,来到江州机械厂的区域后,李星锋有些迷茫了。

有点草率了啊!

他只知道父亲在四车间,母亲在后勤,大哥李星海在运输队,剩下的一无所知。

连父亲的车间主任叫什么都不知道。

江州机械厂,生产机械的车间就十个,整个厂子加上配套的医院学校等一系列单位,好几万人。

在这几万人里,他和虎子确实不起眼。

但也太不起眼了!

从小在这片长大,家属区和生活区域他比较熟悉。

但是对于厂子,他是陌生的。

机械厂的管理倒算不上多严密,但是人家也是认衣服的,没工作服也是进不去的。

算了,先找个人打听下吧。

要论消息的灵通性,有一个职业,那是万万不能小瞧。

那就是门房。

别看不起眼,但是往往这些人认识人最多,知道的消息也最多。

李星锋在街边的小卖部买了两包红塔山和北冰洋,然后随着人流,朝着机械厂的大门走去。

机械厂的职工,此刻都已经吃过了,大多数人都在楼下遛弯。

成群的。

也有不少人提着马扎和象棋,约着好友,在树荫下下象棋。

一路走走看看,李星锋又发现了不少的商机。

貌似这么大个机械厂,连个舞厅都没有。

怪不得只能遛弯呢!

有句俗语说的好,八十年代进厂,九十年代搞房产。

说的就是两个在国内最吃香的行业。x33

八十年代的大厂,算是计划经济红利的高峰期。

尤其是像江州机械厂这种技术性单位,根本不愁订单。

而是发愁怎么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国家给分配的任务。

可以说是旱涝饱收了。

在八十年代,你说一句你是厂里的人,人家都会高看你一眼。

如果李星锋没记错的话,他高中毕业那年,厂里还分配了不少的大学生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