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二期奖励(2 / 6)

担忧,翻脸并不算太小。

不然就这家人的吃法,十多个美女毫无顾忌的吃相,放外面去多少得惊掉一大片下巴。

热热闹闹一张天,晚上彻底忙乎完了,又一次带上装备进了卫生间。

今年的春分节气准点是在晚上23点33分15秒,倒也免了下午单独脱离集体。

马桶上坐好,点上一个烟,调出系统界面,进入盲盒分类,这次是一只红盒子。

点击开盲盒,永远没有改变的小呲花闪过,内容有点不太实用——明代沈周的《春耕图》。

春分节历,传统习俗就是立蛋、吃春饼,再老一点的风俗中还有送春牛,不过现在几乎绝迹了。

所谓送春牛,可不是真的送一头牛,那玩意儿别说古代了,就是现代社会,普通人家也送不起。

这里的“春牛”,指的是春牛图,大致可以理解为农夫驾着牛耕田的图案。

旧社会时候,有能说会道的,每逢次节气就会带着春牛图挨家挨户地送,混几个饭钱。

久而久之,就有人专门把这种行为美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送春”,干这种事的人就叫“春官”。

系统给发一幅《春耕图》,也算是一种变相的送春,只是不需要项靕给钱罢了。

在系统界面上看了看三维图,别说还挺不错的,正经六米多的长卷横轴。

整幅画共计包含了人物23名,更牛16头,在项靕已知的范围内,应该是同类之冠。

论起画牛,众所周知最牛逼的,非唐朝宰相韩滉莫属,《五牛图》那可是故宫镇馆之宝。

而在韩滉之外,他的徒弟戴嵩也是画牛高手,宋东坡还写过一篇小短文《书戴嵩画牛》用以称赞。

到了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也善于画牛;南宋则是要算李唐为此道头名。

再到明代期间,最擅长画牛的就得是沈周了;此后虽然也有不错的画家,功力却要相差很多。

包括大名鼎鼎的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等人,清一色作品禁止出国的大师,都没有专攻牛的。

沈周画牛有一套,而且这幅《春耕图》不但牛多,人物也够多,拿出去绝对能刷新画家最高价。

不过这种几乎绝无仅有的好玩意儿,到了既不缺钱也无需讨好谁的项某人手里,结局大概率是要放到生虫了。

差不多端详一阵,三维图也没太多好研究的地方,退出系统界面,洗把手准备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