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项靕,哈拉少!(2 / 3)

辛苦赚钱,没有被毒害已经很了不起了。

各种念头一闪而过,项靕把小毛妹让进屋里,指指客厅的沙发位置叫她先坐。

也许是语言不过关的原因吧,小毛妹的表现和昨天的菲娅不一样。

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很听话地过去坐下,等着项靕说话。

让陌生环境下语言不通的弱势一方率先表现活跃,压根就不现实。

项靕也知道现在得自己主动点,倒了一杯饮料给小毛妹推过去,示意她喝。

然后抬起手把指头弯回来对着自己:“项靕,我的名字。”

小毛妹端起饮料喝了一口,点点头微笑:“明白,大老板。我,丽塔。衣服,很漂亮。”

表达很简单,项靕也基本都听懂了。

小毛妹说,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个大老板,这应该是经纪人教的。

自我介绍叫丽塔,然后说上午量尺寸时候看到选定的衣服,觉得非常好看。

这么凌乱的表达,还要带着奉承、夸赞,真是难为她了。

不过这么交流还挺有意思,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相对更丰富的含义,关键在一个“蒙”字。

好玩当然要多玩,项靕也起心思了,伸出一根大拇指:“华夏,传统的,哈拉少。”

小毛妹估计是不懂“传统”代表啥意思,跟着赞了一句:“华夏,哈拉少!白俄,好朋友,哈拉少!”

项靕听着就是个笑啊,这小毛妹也不知道跟哪儿学的,连白俄都整出来了。

所以说无知害死人,如果无知还给人当老师,就更是谋杀了。

所谓的白俄,和白俄罗斯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白俄的白是指相对颜色,区别于红,不方便多写,反正英文称呼叫“白色逃亡者”。

白俄罗斯的白是形式上的区分,大概意思就是“未被蒙古人玷污的罗斯民族”。

白俄是一个特定称谓,专指老大哥建国初期被镇压逃亡的封建贵族余孽。

在当时有不少白俄都是通过东北和海路,流亡到华夏来的。

这批流亡者中有好人,但坏事也没少干,尤其是在当时的华夏。

最近这几年,出现了很多把白俄和白俄罗斯混称的现象。

包括一些相对文化的群体,都把用“白俄”代称“白俄罗斯”当成一种俏皮。

这里边有没有别具用心的成分,项靕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不得而知。

但是由己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