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这徒弟没法教了(1 / 4)

月初时,沈仲举和沈茂学又去了太原县,马良翰也一同去了。

三人既是一同参加院试,又是一同互结互保。

当朝童试的规矩,必须五生互结,且还要有廪生作保人,若有一人出身不对或作弊,那便要五生连坐,包括保人也要受到牵连,一个不留神可能就被取消功名。

故而想要廪生做保人,人家也不会凭白干,不仅得身家清白,还得给人送钱送礼才成,所以刚入学的生童都想找个廪生当老师就是如此,没点关系,就连参加科考都是麻烦事。

但到了沈家和马良翰这儿,这事便不算事了。

不说沈进如今是位伯爷,不知多少人想巴结上沈家的关系,马文会如今也是个县官,家又是本地的,互结童生及保人自然是不缺的。

原本沈信中也是位童生,听陆观讲学了一年多,那学识见解涨了不止一星半点。

但他如今岁数大了,早已没了年轻时的斗志。

别说考秀才,就是考中了举人、进士又如何?

他就是当官都到了致仕年纪,还考啥考,不如让儿孙去闯闯看了。

这也是当年王升能名震山西的原因。

读书人不仅看功名,还要看潜力,越早中进士,便代表着官途越久,那发展空间自然更大了。

再有越是成绩佼佼者,越能在圣上那里留下印象,只要不是个昏君,自然懂得招贤纳士,一旦被上位者留意到,那官途自然会比旁人顺畅。

所以这官和官也是不一样的,有人困处泥涂停滞不前,有人却能青云直上步步高升,其中门道,懂的人自然懂。

沈桃点头:“嗯,大哥说算着该是昨儿放榜。”

沈清轻笑:“也难怪堂爷沉不住气。”

沈信中虽自个没了斗志,可到底家里为了再培养出个秀才,费了数十年心血,早年便罢,如今沈仲举和沈茂学跟着陆观学了一年多,这次两人考中的希望很大,成不成就看这一朝,沈信中能坐得住才怪了。

陆佩华想了想道:“皇上新调来的山西学台何大人,是陈阁老的门生,只要二人的考卷不出差错,该会录的。”

沈桃疑惑看向陆佩华。

沈清却已经听懂了。

陆佩华口中的陈阁老,是新皇登基后任命的内阁首辅,名陈储,年已六十六。x33

这位陈阁老可不是一般人物,当年太宗还在时,他年五十时入阁,向来是朝中清流一派之首,即便后来皇帝换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