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limitied(1 / 3)

在法国民法典中,“合伙”制代替了股份制。合伙承担连带的无限责任,股份制则是承担有限责任。比如说一个公司欠了外债,每一个合伙人都要承担,而股份制则以股东出资额为限,当公司资不抵债时不会用股东没有入股的个人财产抵债。

同样利润分配的方式也不同,合伙人可以按照契约进行平分,也可以按照约定的方式进行分配。合伙按照协议的约定承担资金,波拿巴在签订工业信贷银行契约的时候自己也出了一部分钱,在前天乔治安娜签订的合同里,她作为波拿巴比利时财产的代理人,是可以就这笔财富的支配签字的。

合伙出资除了动产和不动产,还有知识产权,威廉·科克里尔能提供制造高支纱的纺纱机的所有零配件,另外他还在伯明翰多家制造公司从业过,熟悉冶炼、加工、组装所有工序。英国许多外流的人才都是不出名的普通人,绝大多数都是被高薪诱惑,又或者是被老工友劝诱,到了国外后发现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科克里尔只有一个女儿,她被一个在列日做冶金行业的年轻人勾,不对,是吸引了,两人在欧洲结了婚,在女婿和女儿的劝说下,威廉·科克里尔从英国来到了欧洲大陆。

科克里尔和她见过的维克多·杜邦不同,他是个比较朴实的机械师,让一个专门从事技术的人来解决贷款的事很稀奇,但科克里尔也有他的宏伟计划,以后他还要从事生产多种重工业,在契约到期前他依旧要受契约所束缚。

他签订的这个契约是按照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律制定的,在普鲁士等德意志地区行事会比较方便。

这就像明明是法国人赢了西班牙王位战争,却是英国人得益最多,直布罗陀海峡和敦刻尔克归英国所有。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期间,小威廉·皮特除了答应给普鲁士士兵一人12英镑的军饷,还同意帮助普鲁士夺取奥属尼德兰,以及威斯特伐利亚地区介于比利时和普鲁士之间的土地。

现在的瑞典国王是亲英的,丹麦虽然被轰了哥本哈根,还是要去西印度群岛做生意,再加上“中立”的普鲁士,除了俄国外,波罗的海贸易几乎已成定局。

其实在最早的《吕内维尔和约》中,奥地利代表并不打算割让普鲁士的领土,这当然不是为了维护霍亨索伦家族的利益,而是不想给普鲁士机会提出任何索赔。

《臣属法案》中“自由城市”只剩下了六个,纺纱厂从这六个自由城市之外的城市进货要被这些德意志诸侯盘剥,反正只要是挤不上桌面分蛋糕的人,就算是工厂主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