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金剪刀”(1 / 4)

约瑟夫二世可以看作哈布斯堡君主国的腓特烈,他以腓特烈大帝为楷模,追求和腓特烈相似的目标。约瑟夫没有亲政以前,在他不断的巡游和微服私访中,地主对农民的劳役控制的弊端就引起了他的重视,成熟的粮食因为领主强迫农民服役而无人收割,农民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而当他们试图向**寻求保护的时候,地主又往往是他们所在地区的执法官。

但是腓特烈二世的国家比神圣罗马帝国小得多,同时腓特烈作为国王拥有的力量也比作为皇帝的约瑟夫大得多。而且普鲁士国王是普鲁士最大的地主,掌握了王国三分之一的耕地,当普鲁士国王站出来表示要善待王国的农民,尤其是那些可怜的佃农和已经奄奄一息的自耕农时,普鲁士贵族纷纷表示,国王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是带头欺压农民的,如果国王愿意改善自己领地上农民的处境,那么贵族没有理由不跟着学。

即便是腓特烈大帝在处理西里西亚问题时也小心翼翼,在那片被称为西普鲁士的地区虽然出现了重大的行政改革重组,却尽可能得保留了当地的精英连续任职。约瑟夫皇帝继位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改革,在十年的统治时期里发布了六千条法令,平均日更1.6条。这些法令中只有少数得以成功推行,大部分都被束之高阁,还有一部分激起了激烈的反抗和普遍的愤怒。

《容忍法令》是少数推行成功的法令之一,这部法令承认了新教、犹太教的合法地位,表达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可是他接下来就关闭了一些没有改成学校和医院的修道院,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确实存在一些不事生产,却过着有文化的安逸生活的教士,尤其是一部分高级教士,生活相当浮华,而约瑟夫二世的棺材是所有哈布斯堡皇帝里面最朴素的。ъìQυGΕtV.net

不过他的墓志铭却是“虽有仁慈的主意,但却一事无成的君主长逝于此”。

从13世纪留下的文献里,教会就分为“凯旋的教会”、“战斗的教会”和“净化的教会”,这并不是说教会因此分裂。凯旋的教会位于天国,与天国同在,净化的教会位于炼狱,炼狱虽然承受苦难,但人却可以因此获得救赎,是一个比“战斗的教会”更有希望的地方。战斗的教会位于人世,必须不断奋进,才能在审判日那天与凯旋的教会在天国汇合。按照经书里的说法,教会必然要与看得见和不能见的仇敌争战,具有人形的撒旦爪牙遍地都是。

上次在乔治安娜面前脱口而出的那位教士是一位“战斗牧师”,“人的仇敌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