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花之争(四十二)(1 / 3)

18世纪的传教士们将这个遥远的东方帝国描述得很美好,他们的统治者多么有耐心、多么谦和有礼,而那些平民是多么质朴善良。

但辫子在清帝国统治者的眼中代表着臣服,所有不留辫的人都被会被怀疑谋反。海盗们有时也会强迫平民加入他们,众所周知,不论哪个国家对海盗都是严惩不贷,被抓住的海盗不止是会被绞死,还会被示众,他们在港口显眼的位置悬挂着,看着就像散发恶臭的风铃。

添第会的成员就像欧洲的共济会会员那样小心得掩饰自己叛逆的观念,海盗则不然,他们对效忠大清的将士、水手和平民都不留情,遇到围剿不是顽强抵抗就是望风而逃,寻机再在沿岸的村落和岛屿驻扎。他们甚至会给朝贡的乡村和城镇颁布通行证,有了这个文书后即便遇到海盗也能顺利通行。这一点和欧洲是相反的,如果没有所谓的特许证,遇到了私掠船这船的货就属于那些有执照的海盗,有了特许证他们不可以捕获这艘船的物资,除非这艘船遇到了真正的海盗。ъìQυGΕtV.net

对待反贼,朝廷是绝对严惩不贷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乾隆下令剿灭剪辫妖党的时候,官府才肆无忌惮得使用酷刑。

都察院的御史对滥用酷刑极为愤怒,然而县官任意妄为、有持无恐,县官本人或者他们的师爷甚至可以借机勒索,案件涉嫌人员越多,他们就越有利可图,衙役极尽煽风点火只能事,以“莫须有”的罪名肆意抓捕无辜,为躲避牢狱之灾,无辜者私下行贿纯属无奈。

平民对“好官”的需求就像饱受恶龙祸害的村民渴望骑士,因此广州百姓对一个不“鱼肉”他们的满族提督便感到非常满意了。有一句俗语甚至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他们是这一准则的实践者,**动乱在他们眼里是和洪水等自然灾害一样的灾难,要是有人胆敢破坏他们的所享受的平静生活,他们反而会惶恐不安。

一个欧洲人不该插手他们之间的事务,尼克能单独呆在这个洞穴,不用住在那个营地,还有一定的自由也是因为他是欧洲人。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他开始明白为什么提督在收到了那张字条后脸色会那么惨白,宛如收到了一杯皇帝赐的毒酒。

就在他在洞穴中如困兽般走动时,在洞穴的深处他发现了一箱朗姆酒,实际上它已经空了一半,好像是上一位“住客”喝了。

尼克在那个箱子里翻找,指望能找到火药之类的东西,但里面什么都没有,除了那几瓶没喝过的朗姆酒。

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