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闭门造车(十)(1 / 3)

在苏伊士勘测古代运河的时候来了一艘商船,当时苏伊士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印度,到处都是印度的商品。

商队往往代表着物资,对于偶尔路过的游客来说,布列塔尼原生态的风景很美,可是对住在这里的人来说却代表着物资匮乏。

她买了很多靠枕,本来是打算自己用的,现在已经被大臣们用过一次了,她估计后面的路应该用不着,于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将它们给处理了。

还有那些“床单”,那些本来是白棉布,她打算送回去给收容所用的,普通民众可不会和官员们一样特意打扮,他们的衬衫看起来很旧了,而军队么,像拿破仑这么爱干净的男人很少,拿着这些布料他们可以做身新衣服。ωωw.Bǐqυgétν.net

法国的中央集权制是可以随意征调民用的东西,这是大革命时期留下的规矩,农民必须交出粮食、草料、羊毛、亚麻乃至牲畜,手工业者必须出售他们的产品,国民卫队的**、靴子,有时甚至被褥都会被征作军用。墙角的硝土和厨房的炉灰也被征用了,用来制造火药所需的钾盐等物。

军队征调物资后,几乎当地的物资就被一扫而空,人们要补充物资的时候,搞投机倒把,发**的人就出现了,他们不忙着把手里囤积的货卖出去,等价格升起来之后再卖,为此军队下了最高限价令,高出这个价格的人,只要被人举报,那就断头台上见,但即便有最高限价令还是有利可图。

吉伦特派想利用自有市场的规律来让粮食价格恢复平稳,不设置最高限价被人诟病的就是这点,他们以为按照市场的规律,当人们看到有利可图的时候,就会将低价的粮食运往高价的区域,这样在供需关系的调解下,价格就降下来了。

粮食涨价涨到让人绝望,还干出了抢粮车的事。那时的人命如草芥,死比活着容易,才有了母亲将孩子拴在腰上,一起投河的惨剧。

军队的服装和一般装备主要是地方当局开设的背服和皮件工场负责解决的,中央政权却勒令屠宰场交出兽皮,用于制作皮鞋,染坊从国家经营的林场取得树皮充当鞣革的材料。

有人在乱世活不下去,也有人如拿破仑那样快速晋升,在比扬古的小岛上实验成功了一种快速鞣革的办法,发明这个办法人也因此成了名,以前他们在鹌鹑之丘看到那么多皮革厂也是因为这条法律。

博尔贝克并不是一个工业城市,它主要是位于交通要道,酒馆倒是很多,也是附近的一个集市,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别的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