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火焰之吻(1 / 6)

英国征兵和法国征兵很不一样。

习武和读书一样,曾经都是属于贵族的特权,就算是到了工业革命时期,这也是“有产阶级”的权力。

中世纪的骑士要自己准备盔甲和马,只有罗宾汉才会用便宜易得的弓箭作为武器。由于拿破仑的崛起,军装代替了盔甲,成了一种男装的时尚。

去霍格沃滋读书都要去霍金夫人长袍店定做校袍,到军队参军英国的年轻人也要自己负担购置军装的费用,据说当时一套士兵的衣服也要50英镑,每年还要花10镑维护保养它,相对而言自耕农的军装要便宜一点,那也需要10镑,更别提那些公爵们华丽的**了。

法国征兵则是找的单身汉,不论是什么出身,想不服兵役要交税,七年战争后翻倍。波旁王朝时的军装没拿破仑时代那么好,士兵吃地也很糟糕,这些钱都是国家出的,属于军费开支的一部分。

法国的国情和英国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法国是农业大国,人也更多,他们的工业革命是以大量廉价劳动力获取的利润。

而英国则没有那么多人,尤其对外战争那么多、海外殖民地那么多,除掉了当兵和种地的人,能从事工业的人口很有限,基于这种情况,英国的工业革命更仰赖机械而非人力。

虽然维多利亚时代的男人很多都有情妇,妻子却永远都只有一个,她所生的孩子有继承权,“私生子”什么都没有。

恢复一夫多妻制等于是间接承认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就算拿破仑不是那种情场浪子,在正妻生不出孩子的情况下,恢复这种制度也对他很有诱惑力。

亨利八世为了生儿子成了“蓝胡子”,但是到最后还是由血腥玛丽和伊丽莎白执政,英国是允许女王执政的。

法国就没听说过有女王,“公主”更多的是成为联姻的工具,与别国王子结婚,那种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在一起”的故事其实根本就不存在,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公主,她最后就和路易十六一起上断头台了。

拿破仑确实是个脑子很聪明的人,但是他骨子里还是这种看不起女人,将女人当作生育工具的男人。

他和女人说话很温柔,这一点是很容易迷惑人的,波莫娜可记得在之前的舞会上他曾经当众试图给她难堪,这或许是因为之前在军事法庭上她曾当众对他说“男人也不见得聪明到哪儿去”造成的。

那种温柔是装的,就像是一种人格面具,是讨人喜欢用的。

拿破仑需要别人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