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6章 因地制宜(1 / 4)

陆元元在脑海里搜寻着记忆,看看有什么适合枫林村人致富的门路。

因地制宜,才能正确打开通往财富之路。

羊头沟和野羊岭,是因为他们有那片柿子林,条件得天独厚。

之前没人知道,那些东西都是难得的好东西,现在有了她的办法,野羊岭和羊头沟的人,以后每年都会有注定的收入。

那么,枫林村有什么好的条件呢?

山芋板栗甘薯这些,今年是没办法加工售卖的,这都是全村人的口粮。

那么还有什么呢?

剩余的就是竹笋,竹子。

对了,竹子!

说到竹子,陆元元忽然想到,竹子也可以做成东西来售卖。

实用的竹筐,篮子,竹席,竹制家具等,这些手工制品做好了,也是一份不错的收入。

等过两年,村子里种了粮食,有了吃的粮食,像板栗,红薯,甘薯,山芋这些,都可以加工成小零食或干货售卖出去,也能增加收入。

更何况,她还有一个更长远的计划,不过要一步一步慢慢来,着急不得。

想到这里,陆元元对自家老爹说:“爹,咱们现在没有羊头沟那样的好东西,山芋板栗这些,今年也是大家的口粮,没办法卖,我就想到了竹子,还有竹林里面的竹笋,咱们可以做成笋干售卖!”

“那东西不知道好卖不?”

“好不好卖,也要试过才知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冬天没有农活,大家可以砍了竹子拉回来,编制竹制品,做竹制家具!”

陆青山点头,这个主意倒也可行。

“爹,想致富也不急于一时,这两年先开荒,修建房子,把村子的规划搞起来,等一切顺当了,再慢慢发展!我还有不少计划呢!”

“行,闺女,爹听你的!咱家有你,爹倒是不担心,就是你村长大伯对咱家一直不错,你大伯又一直把发展壮大陆氏家族的重担挑在肩头,咱家也是陆氏家族的一份子,有能力帮忙,也不能视而不见!”

“我理解,爹,困难都是暂时的,以后会好起来的!”

回到家里,邓玉娘早已引颈期盼着他们的归来。

陆青山点头,一家人进了屋子,陆青山把卖柿饼的情况说了一下,还让她把银票收起来。

家里就这么大,并没有多少家具,除了陆元元做的桌子板凳,还有几个邓玉虎和永平侯,来时带来的不少礼物,都是用箱子装着的。

邓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