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华国式的文艺片(1 / 3)

“那位导演的名字叫做维托·安。”

“但是在网上查不到这位导演的相关信息。看他的电影,总有一种这位导演在华国待过很多年的错觉。”

沈清摇开了车窗,感受着迎面吹来的风。

回味刚才的电影《龙蛋》,这部电影唯一的败笔就是开头的节奏太过于缓慢,会劝退很多的观众。

在影院里,一些观众的离席就能够说明这一点

犹如一些优秀的印度电影。

例如《杰伊比姆》这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在书影音平台斩获了8.7分的高分。

这部电影的前一个多小时,情节的发展是较为缓慢。

“单看电影的前面,本以为是部闷片,后期的剧情发展实在是太剧烈了。”

“文艺片也有春天呀。”

杨青云说了很多,坐在副驾驶上的沈清一直保持着沉默。

在这个平行世界,也涌现出了无数的电影天才,给这个国家的电影界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

同样,也缺少了很多。

这个世界里面,没有台湾双子星,也没有王童一类的导演。

沈清感觉没有第5代导演的精神气,人文气息不足。

文学界里面也没有出现颠覆性的人物,也导致同时期的影视作品水平不够。

华国的电影出现了一个大的空档期。

就像是越过了激进的这一代导演,直接到了商业片阶段。

因为缺失了优秀的作者,导致此时国家的电影本土文化植入较少。

像《霸王别姬》《红高粱》诸如此类,由作家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没有。

华国的电影,好像是少了20年。

沈清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

那就是华国电影前30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断档?

华国的电影足足沉寂了10年。

在断档之后的十年,直至一部效仿国外爱情故事的电影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切。

不过,华国电影借此直接到了商业片时代。

为什么在那个时间阶段里面,一位代表性的导演都没有?

这个问题,恐怕只有自己大学阶段的恩师李教授才知道。

李教授是那个时代的人。

沈清能够看得出来,他的这位老师总是充满着哀伤。

拍摄完《小兵张嘎》之后,就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