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这俩人是他的克星吧(1 / 3)

大家刚想说这小子是不是不认识那些好花好草的,才点了这么一株不起眼的杂草。

但想到刚才这少年做的那首《杜若》文采斐然,引来一片叫好声,又觉得不至于。x33

再加上这位可是汝阳王世子带来的,汝阳王世子素来不和他们这些二代们玩儿,少有参加诗会茶会啥的,好不容易来一趟,带来了俩小孩儿。

这就很难不让人多想。

是不是这俩小孩儿有点什么特别之处。

这想法在池渊参与进来,做了诗之后,得到了肯定。

所以,这一定不是什么没见识的小破孩儿。

果然,能为汝阳王世子瞧上的孩子,差不了。

可如此一来,他点一株野草为题,就是刻意了。

各怀心思,场面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最后还是主人家冯士才上前来,“这位小公子的题目是这株野草?”

大概是担心误会,他还刻意走到那株野草前边,屈尊降贵地弯下身子指给池渊看的。

池渊站直身子,小脸有点紧绷,气势却丝毫不弱于人:“没错。”

云来宗少宗主的气势摆出来,也挺能唬人的。

众人届时愕然。

他们长这么大,附庸风雅不在少数。

真风雅的也有不少。

要说作诗,那也做过不少。

还有些曾被歌姬们传唱的。

但大多数不是称花就是赞柳。

给皇上歌功颂德,夸夸姑娘好看,写写告白的酸诗还行,这要说一株草,这有什么好写的?

就连冯士才,都愕然了。

见在场众多才子都被池渊一个小少年给难住了,纷纷向他使眼色。

他心里也为难啊,这可是世子爷带来的人,谁敢不敬啊。

但他办了场诗会,这么多人来捧场,他总不能让大家伙儿难堪吧。

要是传出去,一众才子被一个还不到十岁的小孩儿给难住了,这确实有辱京城才子的名声。

更何况这里不止有二代们,还有今科的举子呢。

他想了想,只能咬牙上前,希望能和池渊商量商量,让他换个考题。

虽说池渊这考题,不算过分。

但让人歌颂杂草,就算胸有丘壑,文通点墨,他们也说不出口啊,那不是胡来嘛。

然而,就在他才走到池渊身前,还没开口时,忽然听到身后朗朗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