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一寸河山一寸血(1 / 3)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是对Y省最真实的写照。ъìQυGΕtV.net

在那个国破山河碎的年代,Y省边境所遭遇的战事规模虽然无法与那些大家熟知的大型战役相比,但惨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43年的2月,退至Y省西部的华国部队,重建远征军。

43年10月,驻印军沿华印公路重新向缅北发动进攻。

为策应驻印军在缅北的作战,远征军于44年5月强渡怒江,沿滇缅路向缅北实施反攻。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历时一年半,毙伤俘敌军近5万人。

收复大小城镇50多座,打通了华国和盟国的陆上交通,使华国战场的补给状况得到改善,华国军队为此付出了伤亡近6.7万人的代价。

今天,在距离龙陵县城不到十公里的密林里,藏着一座特殊的纪念建筑:嵩山遗址。(原为松山,改动一下,怕被和谐。)

06年,康洪雷导演在拍摄完《士兵突击》后到Y省旅游。

彼时的嵩山遗址仅是一块不足三平米,且几近倒塌的纪念碑。

康洪雷导演了解到背后的历史后潸然泪下,并在几乎没有投资的情况下拍摄了知名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现在打着远征军后代名号的网红不在少数,但又有多少人真的了解,远征军这三个字的含义呢?

提到远征军,就不得不提到嵩山会战。

嵩山会战是14年时期,Y省西部缅北战役中重要组成部分。

华国远征军于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嵩山,历时95天。

本次战役胜利将战线外推,打破Y省西部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大反攻的序幕。

嵩山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扼守着Y省西部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

紧靠怒江惠通桥,前临深谷,背连大坡,左右皆山。

嵩山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

扼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的江面。

而且掌握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

还与腾冲、龙陵县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

嵩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交通运输困难。

反攻龙陵、腾冲,就会得而复失。

所以嵩山战役是Y省西部战役中关键性的战役,被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

42年,远征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