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闫长官要出兵,我就进攻太同(1 / 3)

杨恺早就想到了这一点,能够作为张大帅外援的,也就晋西省的闫长官了。

他本人还对晋西虎视眈眈呢。

陈列了一个旅的兵力在横城,与对方隔着大河相互对峙。

北边孙楚、商珍两部在武城集结,等候新的指令。

即便是不北进,敲开晋西省的门户也是值得的。

京张铁路便有太同,将它拿下来就可以占据整条铁路线。

方便北方绥地、武城两地的发展。

最主要的是,杨恺的西北地盘可以连成一片,进可攻退可守,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他人虽然在金陵,却已经安排人到晋西省跟闫长官接洽。

闫东山令自己的心腹人员接洽,本来还有商珍作为臂膀人物,奈何商珍被杨恺挖走,去北边当了督军。

如今他的心腹是赵佩文、杨爱园等人,要么是他五台老家出身,要么跟他有莫大的关系。

“诸位,如今中原行事多变,我晋西当如何自救?”

以前奉行晋军不出省一步,客军更不允许路过。

见其余人没有高见,他本人还是决定,“此次南北之战,吾仍需坚守中立,不受战争影响。”

先是拒绝了张大帅的出兵请求,又回复了杨恺人的探听。

晋西中立,不参与诸位的打闹。内部继续推行政务,设立铜元局,扩编兵工厂,大力发展自身。

得到闫东山的回复,杨恺对此颇为满意,好好发展省内内政,等你治理的差不多,我便可以鸠占鹊巢。

以杨恺对这位的理解,局势胶着的时候是肯定不会出兵的。

双方尚有十几万人厮杀,还未伤筋动骨的时候,他闫东山那点兵力不够看。x33

吴秀才、张大帅都在拉拢闫东山,许诺重利。这时候不是看他那点兵力,是拉拢盟友,提升军队的士气。

天时地利人和,前两个没啥好说的,军队士气绝对是很重要的一个点。

军阀兵杂且多无信仰,战斗力有限。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容易哗变,更容易形成溃乱。

士气旺盛,就肯给你拼命,反之,可能在你后边放冷枪。

别把这些兵痞子看的太好,良莠不齐,有些军官只懂得督战,根本不会带头冲锋的,长官怕死,指挥官怕死,到了下边的大头兵能如何。

双方在一线混战多次,部队都显现出疲态。

张大帅还得想办法,联络杨恺做南北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