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现在还保持着表面的和平(2 / 3)

人争取的对象。因为马林科夫以前就是斯大林同志的副手,在声望上比任何其他人都要高。同时职务分配上,马林科夫又掌握着经济政策的话语权,如果要实施改革来拉拢人心,那么马林科夫是不二人选。x33

在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加上贝利亚手中材料的威胁,马林科夫很快就倒向了贝利亚。可即使如此,赫鲁晓夫也没有放弃拉拢行动,只是数次会面,都碰了一鼻子灰。

对此赫鲁晓夫很是恼火,却又是无可奈何。

在这种情况下,卡图科夫的第二封电报从白罗斯边境送到了赫鲁晓夫手中。

卡图科夫在电报里说:

马林科夫同志是需要拉拢的对象,但并不是一个威胁。现今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更需要的是军方的力量,一个强而有力的后盾。因此我个人建议与其费力拉拢马林科夫同志,不如将精力放在讨好朱可夫元帅身上。其次我个人建议:在与马林科夫同志的交流过程中不应该只是强调共同的利益,应该着重强调共同的敌人,也就是贝利亚同志。贝利亚同志手中的材料对我们所有人都极其不利,对马林科夫同志更为不利。我想只要赫鲁晓夫同志你能够将主要目标放在除掉共同敌人这一点上,那么所有人都将不管利益纠葛,非常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在电报的最后,卡图科夫说:

如果形势需要,我的近卫部队将会回到莫斯科。

卡图科夫在电报里表达的意思几乎都是以利亚一字一句教出来的,同时也是赫鲁晓夫想做却又不能下定决心的。

毕竟和贝利亚为敌的时候,如果其他人不愿意站在自己这边,那便是自己一个人的失败。x33

而在收到卡图科夫的电报之后,赫鲁晓夫也是顿时就有了底气。狡猾而又善于权谋的他,第一时间联系了朱可夫,并询问朱可夫对委员会队伍负责戒严和管理城防这件事的看法。

朱可夫对贝利亚滥用委员会部队这件事早就有所不满,他将此事视作是对传统军队的挑衅。于是赫鲁晓夫的这个态度问题提出来之后,朱可夫也是立刻提出要整肃军队内部的管理问题——也就是针对贝利亚的行动。

————————

另外一边,马林科夫和贝利亚的联合渐渐掌握了声量。特别是贝利亚提出要对过去几十年的案件进行平反的提案,赢得了大批人的支持。

马林科夫针对国内的经济问题,提出了非常大胆的改革策略。他声称斯大林模式并不能使经济进行持续发展,并将严重限制民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