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勤劳的瓦图京(2 / 3)

斗中的部队只有近卫第44装甲旅和近卫第1装甲旅。跟上卡图科夫进攻节奏的部队,也只有第44军下辖的近卫第112步兵师而已。x33

一个师两个旅加起来,不过区区一万人,还不够日托米尔攻城战中的伤亡数字。直接投入进攻的胜算并不大,这是卡图科夫出于谨慎考虑的判断。

然而上级不会给卡图科夫任何等待增援的机会。从41年到44年,红军的进攻节奏几乎都是如此:

一开始攻势凶猛——前后部队脱节——上级强行命令继续进攻——被德军击退——德军反击——红军撤退。

当然,德军那边也有类似这样的毛病。只是德军的整体协调度更高,所以显得不是那么的无脑。

至于原因,前面也多次的提到过。苏德双方在这场战争中,仿佛都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影响,都有一种过分强调进攻力量的趋势。硬碰硬的战斗,一直重复不停的上演着。

————————

1月2日,近卫第11装甲军被正式划归到卡图科夫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之中。后续部队也于当天上午11点到达战场。

此时卡图科夫手里的坦克数量增加到了79辆,并且这个数字将会随着时间推移持续的增加。

“时机到了,”卡图科夫在自己的司令部里说,“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相对较多的坦克数量和步兵兵力。或许我们可以从今天下午就立刻开始火力侦察,首先判断出敌人在城郊的具体防御部署,之后再制定详细计划,争取用最小的损失拿下东城区。”

“司令员同志,上级的命令是要我们攻城。只是火力侦察的话,我怕上级又会怪罪下来。”

参谋长沙林的话语有一丝无奈,他和卡图科夫共事已经11个月,但还是不适应卡图科夫这种小心翼翼的打法,也不适应卡图科夫在进攻战役中的各种奇思妙想。

比如那种频繁将坦克投入到不适合坦克行驶的森林和丘陵地带的做法,每每使用,都让沙林心惊胆战。而更让沙林感到恐惧的是,卡图科夫仿佛将不听上级指挥这件事当成理所当然一样,总是对上级提出的命令心怀不满。

沙林是真怕哪天波佩尔不高兴,一个举报信将卡图科夫送回莫斯科去,然后连带着他一起被撤职。

所以沙林这次尝试阻止卡图科夫继续我行我素,建议卡图科夫以上级的命令为准行动。

但卡图科夫会听沙林的建议吗?

当然不会,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让自己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