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703工程”的诞生(2 / 3)

这款坦克的首上装甲参考了t-34坦克的设计,由一块完整且大角度倾斜的装甲板构成。该装甲板的厚度达到了惊人的110,其等效厚度是t-34坦克的两倍还要多。更大的角度,也带来了更大的跳弹几率。

不过大家都没有对这款坦克的首上装甲做过多讨论,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款坦克造型奇特的炮塔上。

锅盖,是卡图科夫给这款炮塔起的俗名。圆润,光滑,是形容这款炮塔的最佳词汇。虽说这款炮塔搭载的还是122的火炮,但在防御力上面,圆顶炮塔可比一般的弧形炮塔有着更为强大的全面防护力。即使该坦克遭遇了德军的侧翼袭击,那圆形的炮塔也有极大的可能弹飞炮弹。

简单的绕场一周后,展示环节就这样结束。之后两款样车来到了场地的起跑线上,开始做速度测试。包括倒车速度,转弯半径等等,都要在速度测试的考察范围之内。

黄昏时分,第一阶段的展示和测试结束了。随后场地立刻开始了实弹射击实验,看台上的大人物们也是早早的就回避了。

卡图科夫这个挂名工程师和装甲英豪参加了晚上的检讨会,讨论两款样车孰优孰劣。

设计师科京和科京武器设计局拿出了两个不同的方案,这其中有什么利益关系就不用多说了。双方都争论的非常激烈,检讨会变成了辩论会,每个人都在想办法抹黑对方的设计,而不是提出自己设计的优点。

卡图科夫是最不喜欢这种场合的,争来争去又没有个公理,谁都说自己最有道理,到最后就变成我说火车快你说飞机快的无聊场面。

所以卡图科夫始终都一言不发,就只是看着,听着。

其实在卡图科夫参与这场坦克立项测试之前,就已经有一款被命名为“701”工程的重型坦克进入了试制阶段。但很可惜的是,红军高层给重型坦克的限制是50吨以下,而“701”工程重型坦克自重达到了55吨,满载弹药燃油之后重量还会再增加。

再加上制作工艺落后和试制品质不佳等各种其他问题,“701”工程重型坦克便被搁置了,这也促成了今天这场坦克立项测试的出现。

在卡图科夫看来,今天参与竞争的两款坦克都只是is-2重型坦克的改进版,谈不上什么更新换代。如果卡图科夫有决策权,那么卡图科夫会在几个月前就会强行批准“701”工程重型坦克的量产,好让红军能够更快一步的完成坦克的更新换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