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德军的软肋所在(2 / 2)

正是罗马尼亚军队防守的。

罗马尼亚军队,装备不如奥地利,战斗意志不如意大利,甚至综合实力连匈牙利都比不过,是那种填线都会被嫌弃弱的队伍。

但此时,德军的最高指挥官(那个人)的神操作,让本就兵力不足的德南方集团军群兵分两路,不管是喵防军还是武装喵卫队,都没有额外的兵力可以送去防守侧翼。

于是,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州形成的这个大突出部的南北两侧,分别由罗马尼亚,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荷兰,法国,丹麦,挪威等杂牌军防守。

这些杂牌军装备参差不齐,战斗素质有高有低。语言文字的障碍,让他们无法有效的相互配合。

这样的军队面对最强大的红军,岂有不败之理?

10月10日,红军继续进攻计划。依照罗科索夫斯基的要求,在前移火炮阵地的同时,加大了火力覆盖的强度和密度,也延长了时间。

不出所料的,罗马尼亚阵地出现了大面积的溃逃现象。炮击结束之后,红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一部分罗马尼亚部队的阵地。

到此时,罗科索夫斯基已经可以断定:德军仆从国的部队战斗力根本不值一提。

中午,新编第64集团军的预备队也投入了战斗。仅两个半小时,红军便成功包围了罗马尼亚的一个师。

包围歼灭,绝不拖泥带水。

然而就在叶廖缅科打算继续扩大战果时,德军的增援来了。第14装甲师,第17装甲师,第22装甲师都放弃了进军斯大林格勒城市内部的计划,转而来到侧翼援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战线。

红军被打退了,也损失了不少步兵,坦克和火炮。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罗科索夫斯基经此一战,深刻意识到了德军软肋的所在。

10月12日,罗科索夫斯基回到了莫斯科。他此行主要有两个目的:x33

第一,劝说斯大林同志暂时不要进行小规模的反攻计划,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之后的大反攻之中。

第二,给莫斯科参谋部提出一个意见,一个关于之后大反攻行动的意见----德军的软肋在侧翼的仆从国军队,因此反攻主要攻势也应该从这里开始。

此时,德军在城内作战的部队只剩下了一个战斗群和额外的三个师,本该在今天到来的援军,却被安排去了侧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