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溃退之后的大逆转(1 / 4)

11月11日,图拉的工厂区发生了大爆炸,众多仓库起火,把仅存的物资付之一炬。同日夜晚,德军在图拉的某处办公点大楼被埋设了**,要不是那些办事员下班早,他们也都会被炸死在里面。

很快,德军给这两起袭击事件定性了:这都是犹大人干的。于是,暂时没有作战任务的部队都开始进行全城搜捕。

好在他们没有把锅扣在苏联平民身上,要不然这就又将是一场灾难。

11月15日,加里宁到莫斯科的道路被打通,德第九集团军开始了向莫斯科的最后进军。德第三装甲集群和第四装甲集群重新部署在了靠近沃洛克拉姆斯克的北边,并且绕开了伊斯特拉水库,占领了克林。

同日,图拉的德第二装甲集群也开始了行动,他们要策应友军,达成对莫斯科的包围。

卡图科夫在一个星期前参加了那场葬礼之后就暂时留在了莫斯科,他决定亲自向参谋部汇报战场上的情况,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议。

虽然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没法见到罗科索夫斯基或者朱可夫这类大人物。但他还是每一次都会认认真真的讲一遍自己的需求,并且希望办事员能够传达。

结果一直到图拉的德军重新开始进攻的这天,卡图科夫也只是等来了来自罗科索夫斯基的口信:战事繁忙,之后有时间再约。

无奈,卡图科夫只能先回去南边的旅部。

伊诺维奇死了,旅部里能够看得懂地形图,明白卡图科夫战略部署的人也就消失了。他不得不一遍又一遍的给手下的指挥员讲解,好让他们能够顶一点用。

在劣势的当下,卡图科夫必须活用自己的坦克伏击战术,这样才能有效阻挡敌军。最终,卡图科夫决定把据点设置在奥卡河南岸,并且在北岸部署炮兵阵地。

如果南岸的牵制任务失败,那么北岸的炮兵还能再起到阻拦的作用。

至于友军支援,那还是别指望了。布良斯克方面军现在离撤编只剩下斯大林同志的一句话,第50集团军也已经被彻底打崩,平均每个师连一半人都没有。

而且正面战场的德军距离莫斯科已经不到30英里,奥卡河想要得到来自后方的支援更是不可能。

11月17日,卡图科夫在奥卡河南岸的据点——卡西拉遭遇炮击,并且在当天下午便被德军占领。

炮兵按照卡图科夫留下来的指令开火了,但密度不够,效果欠佳,没能阻止德军的进一步进攻。

积雪太厚了,炮兵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