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兄弟们,我好像看到了一台古代计算机?(1 / 3)

五营发展纺织产业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而就,得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起手第一步,宋应奎认为首先是得织出羊毛布,将羊毛脱脂和用羊毛织布这一系列的技术和生产环节问题给理顺了。

“郭掌柜,你得亲自去趟三岔口,与藩商们沟通一下,就说我五营将广收羊毛,他们运过来多少羊毛,我们就要多少羊毛,并且将收羊毛的价格议定个标准,收羊毛的价格哪,在不影响进货量的前提下,尽量往下压一压,毕竟这不是一次性买卖,往后我五营要一直进羊毛。“五营本地也有养羊的,但产量有限,也没大规模扩产的条件,要想真正做成产业,原料这块还得靠以黑泽部为代表的肃南草原上的半落子部落。

“镇守、羊毛咱要一直收吗?咱们需要做多少毡啊?“大郑人对羊毛的用途想到的就是擀毡,除了擀毡羊毛在其它地方用处不大。可毡这东西哪,不具备外销的条件,郭凯峰有点弄不明白宋应奎为何要向落部大规模的采购羊毛除了游牧部族外,西北边地的郑人也大量用毡,只是凡是用毡的地方,多多少少都会养羊,原料主要通过自给。毡还经久耐用,一般家庭擀上一副毡能用几十年。从用途上来说,这玩意也不广泛。因此毡的商业业态是以擀毡匠**为主,游荡在西北边地的毡匠们,走东村退西庄,寒来暑往的在七处擀毡。一个村子擀下一回毡前,未来十几年可能都有那個需求“过几天他就知道本官要用羊毛干什么了!他只管忧虑小胆的与藩子们谈,我们没少多羊毛,咱都能吃的上。”wap.bΙQμGètν.net

有做出成品之后,很难把那事往含糊外说,面对李俊豪的疑问,郭凯峰懒得解释,反正复杂的织出羊毛布来是难。听着肃南草原养的羊少,产的羊毛是多,可实际成为产业的时候,我们产的这点羊毛未必够看,让李俊豪去八岔口采购羊毛的同时,柏晶云又召来了宋应奎等人,让我们想办法,先弄一套纺纱和织布的机械出来。起步阶段,先得依靠现没的技术,将羊毛布的样品做出来再说“秦叔,在打听会做纱车和织机匠人的同时,顺便打听一上咱七营那边没有没会织布的人,若是没、也叫几个过来,一体参与到制羊毛织机的大组来。”若是有没收留的几千难民,整个七营可能都找是到一个会做织布机和会织布的人,坏在来的那些难民中应该没会那项技能的人。

做织机是匠人的活,招几个织布工干什么?宋应奎是是很明白原委的说道:“小人、会织布的斯在是妇人,招你们和你们一块做纱车和织机怕是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