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跟着宋应奎干,绝不会亏了大家!(1 / 3)

靖历二年二月初七,五营义勇营拿到了督落衙门下的文书,着令回乡。

与回乡文书一道发下来的还有宋应奎、宋月良、杨顺安三人的任命书。因助战期间尽忠职守,勇立军功,擢拨宋营奎为石坪关守备官兼五营巡防使,授从七品武官散衔。擢拔宋学良和杨顺安两人为石坪关左右副守备,授从八品武官散衔。令三人回乡后,兴建石坪关口,招募乡勇守关卫土,兼理五营境内清剿匪盗事宜。

除了任命书外,还有一道经费批条。批给了石坪关守备所两百两银子的整修关垒经费。拿着条子到榆原县找县令用印,在户房领了钱后,三月之内要将石坪关修整好,上峰会派员来检查武备!

给了两百两银子将石坪关修整好?督军衙门简直是太把钱当钱了。黄石坪那边宋应奎去过,那里有一处前朝时修的废弃关堡,现在除了一个土墙围子外,再啥都没有了。好好的修一座农家庭院两百两银子都打不住,更何况是修一座堡城。

然而上边给你的活,能推出去吗?宋应奎只能咬着牙接受,带着义勇兄弟渡河回乡。

沿着来时走的山路原路返回,到了榆原城外后,拿着条子去县衙领钱。知县大人倒是挺客气,接见之时还说了几句勉励的话。

到了户房形势大变,户房掌案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拿着条子各种找茬,最后只称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让宋应奎领着带回去。

剩下的八十两银子自然是被汩没了,就这、户当掌案**明还说五营义勇沾了大光。一定要将银子花到地方,若是三月之后核查,关堡没修好或者是应付了事,国法从事。

大郑的关堡有规定尺寸和施工标准,像石坪关、长宽必须要过五十丈,墙高两丈有余,墙厚丈余。关上还必须配城门楼,及其它附属设施。筑的土墙二十步外射箭,箭不能着墙。按这个标准修的话,光筑墙的土方工作,一百多两银子都不够看的,更不说别的了。正常的成本来算,修这么一座关堡最起码也是千两银子往上的大工程。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社会教会宋应奎,遇到不合理的事,先不要理他,船到桥头自然直。总有应付这种烂事的办法。

带着弟兄回到五营的时候,已经是春耕时节,说起来也是赶的巧,这次自干五好像没怎么耽误农时。

“诸位弟兄,十五日后本官会在五营里亭点兵,还望各位记着时间。石坪关初立,正是用人之际,本官希望一起上阵杀过敌的兄弟,到时都能应募。石坪关募兵的待遇暂定每月五百文开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