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活久见,前线的军将居然在做生意!(1 / 3)

从海石堡到宁西卫城要走三天路,这一路上没有什么能驻扎大队人**场所,只有零零星星几个小的无人常驻的小驿所。运粮队每天走五六十里路,差不多能碰见这么一个驿所。

将运粮车拉到院里,大家伙在车底下铺开毡衣就地而睡。晚上寒风一吹,十分不好受。附近能拣来烧的柴火全被其它押粮队给拣完了,想生篝火都没办法。硬撑着到了第二天早上,带着队伍走了半饷,感觉身上的寒气才散去。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得想个办法再多弄些毛毡,要给队伍里配齐毡帐,如此晚上扎营的时候大家才会好过一些。”牵着马与杨顺安一起走在路上的时候,宋应奎说出了昨晚挨了一夜冻之后的感悟。

其实带着队伍往这边赶的时候,大家也露宿了几晚,可哪时候还想着到了地方后条件会好一些。谁能想到,到了地方后条件更差。往后露宿几乎会成为常态,逼得人不得不想长久的解决之道。

现在的天气至少没下雪,走在路上遇到一场雪,哪还不把人冻死在这荒郊野岭的?

“前线缺衣少物的,想凑够供大家都能使的毡帐用料怕是不容易。再说,咱们的队伍没有军饷,即使遇到毡,也没钱买这玩意。”杨顺安的脸被风吹的通红,说这话的时候,通红的脸上流露着愁字。他爷爷曾经说兵不好带,这回正经经历了军旅生活后,感觉似乎比爷爷说的更难。

是啊,三百多人的队伍哪,即使能买到毡,钱从哪儿来?这种自干五的活,真不是人能干的。穿越这才几年时间?已经干了两回这活了,真是够倒霉的。x33

再难也得想办法解决,既然已经把队伍带了出来,哪就得保障大家都平平安安的回去。

架子车的车轮不给力,一個人要拖着三百多斤的东西赶路,一天下来消耗非常大。伙食除了糜面等粗粮,再无其它的东西,宋应奎算了一下,一人一天吃三斤粮都未必打住。照这个吃法,本来就比预算少的粮食,很可能更不够吃。

队伍里的消耗除了人吃的外,还有四十多匹骡马,它们的消耗量更大,关键是还要占人的口粮。不用骡马更不行,行进过程中需要派出一定的哨探,以防西蕃游骑突然出现在路上,遇到陡坡还得用骡马来牵车。

艰难的走了三天,总算是到了宁西卫城。到了宁西卫城的所见,又一次超出了宋应奎的想象。

本来他以为前线大军都会驻扎在城里,但现场并非如此。宁西卫城外边,扎了七八个郑军大营,起码有一半的军队是驻扎在城外的。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