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逐渐被揭开的答案(1 / 2)

窦墨然继续查找着关于紫阳山的信息。

紫阳山旧名瑞石山,山上多奇岩、怪石、穴窦,南宋时划为禁山。元代山上建紫阳庵,始名紫阳山。南宋以来山上颇多胜迹,清咸丰末因兵燹而遭严重损坏,其中部分幸存。

“紫阳庵…紫阳…张紫阳?”窦墨然看着资料上紫阳山的历史,有些不确定道。

翻找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履历,窦墨然共找到三种说法:

北宋治平中,张伯端在桂林依靠龙图公陆诜,陆诜之孙陆彦孚在《悟真篇记》记录道,此后“公移他镇,皆以自随。最后公薨于成都,平叔转徙秦陇。”

南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称张伯端“曾入成都遇真人得金丹术,归以所得萃成秘诀八十一首,号《悟真篇》。”

《历代神仙通鉴》中有云:“往荆南访都运马处厚,得其资材,择兴安之汉阴山中修炼,丹成遂返台州。”

三种说法看似矛盾,但实则都有一个相同点…张紫阳遇仙得道后,就是去的汉阴山中修炼,其地也因此被后世人命名为紫阳县。

紫阳县境内万山重叠,古有“岩邑”之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构成“三山两谷一川”的基本轮廓…就在这天造地设的修仙圣地,张伯端在多年内丹修炼功底的基础上,按照师父所传的丹诀,全心全意地投入修炼之中。经过大约二个年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就了金丹大道。

张伯端当年在紫阳县山中修道所悟的丹法,并非是他流传后世的全真南宗道法,而是进行过修改调整的版本。

窦墨然翻看张伯端在《悟真篇》中的记述和回想以前听过的异人界的传言,就有过早期丹法害人短命的案例:“伯端向己酉岁于成都遇师,授以丹法,自后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愈两旬。”

根据资料记载,最终他的传道行为触怒了凤州太守而遭黥窜,好在解押途中偶遇石泰,不仅因而脱缰解锁,而且得到了理想传人——翠玄子石泰。张伯端将此“金丹火候药物诀”传给石泰,石泰又传给薛式、薛式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

可见其丹法虽然一直有在南派全真中广为流传,但是显然在三传非人的遭遇后,张伯端传承下来的丹法恐怕就早已不是他当初承袭到的原始版本,而是去除了弊病的**版。

紫阳真人修缮过后的全真丹法,讲究身心同修,性命双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此刻,信息已经一个接一个的串联起来。

窦墨然猜测…当年张怀义深知自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