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米糠(2 / 2)

比起现世那精致的自我论,现在的宗族兴衰论,既是束缚自己的一根线,也是如今自己手上最快能变现、随时能利用上的棋子。

相互束缚着,又可能相互成就着,当然,底线这东西一定得守好,不然最后谁成就谁,这事就真的不太好说了。

……………………

衙门,

“不知今天各商铺同百姓以蝗换糠的事,进行的可还顺利?白徐,要不咱们出去看看?”纪长哲边把玩着折扇边问一旁忙活着的白徐道。

白徐闻言放下自己看的快眼花的公文,揉了揉疲惫的眼角,才打起精神对纪长哲道:“大人你要不还是过几日去吧,这会百姓们,还没习惯……这种交换法,您出去被他们看到,怕是要被某些胆子大的老人,拦下闹腾呢”。x33

不管这些老人是自愿自发的,还是有人协迫安排的,一旦闹腾开,对现在这开展到一半的工作,都是一种不好的打击。

人都喜欢跟风、从众,目不识丁的百姓更是其中的狡狡者,比起眼肉可见的“大好处”,这和细水长流的“小扣肉”更不符合他们的理解。

毕竟对于他们来讲,目前粮价没涨,用蝗虫换铜钱去买粮,比这直接换成米糠更有利。

更甚者怕还会认为,这是衙门和商铺的人联手剥削他们呢。

可他们也不想想,粮价要涨不涨,或什么时候涨,还不是人家一句话的事?

现在田地里别说是粮食,连草都没一根,没有了冬粮入库,之后继命的粮都得全靠买,到那时粮价不得见风涨。

那些精明的粮商,早就在江南等地大量收粮了,他们收到手的粮食,根本不可能低价售卖到营州各地。

百姓们他们不可能,不知道缺粮会造什么后果的,可他们见识有限,被别人刻意制造出来的平和晃昏了眼。

那么自己这些当父母官的,不能任由他们沉沦进去。

所以,强压也要强压到他们多换米糠,让更多百姓们能渡过这个灾劫。

此外,也能不愧于王爷和州牧……将军们,共同为此发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