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三章:大丰收(1 / 3)

活不下去了不造反干啥。

做安安饿殍吗?

其实不管是以前的崇祯还是现在的朱由检都明白这一点。

但作为大明皇帝。

无论是以前的崇祯还是现在的朱由检,在没有赈济安抚的能力的情况下,所能选择的也只有镇压剿灭。

顶多如今的朱由检会在收尾上温和一点。

同时也有更多的法子收拾大环境。

可惜一朝通明,摆在眼前的是老歪脖子树,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些许苦笑中,洋洋洒洒字迹挥洒,被造反起义的农民军逼到老歪脖子树下的朱由检如今要差使人起义造反了。

往日的大海贼金有布,劫夺官船聚拢大批海贼,然后被**官方招安为水军将领,平日里贪腐专权,沉迷酒色,却又在努力豢养甲兵,正值**内部灾荒四起之时,他这个造反的好苗子不反可惜了。

如果不是他能过在**水师中持续获取情报,那么造反任务第一时间就得落他头上,比扶持。

一纸手谕送往**。

摆在朱由检面前的主要事务还是秋收。

收割机的运用有效解决了人力匮乏的问题,官营农场的作物通过切换不同的收割装置,各式作物都能被快速收割。

同时地方上,制作容易造价低廉的小型收割机被大范围推广。

或多或少加快了地方农作物的收获。

也使得盛京的粮价不断下跌。

这时,有通州粮商开始在辽东与顺天府,河北,山西之间游走。

一条盖州到通州,再到天津汇入原本的漕运河的运粮商路被利用起来。

要不了多久辽东的粮运到关内,京师几年来居高不下的粮价终于可以降下去了,饱经摧残的河北山西两地也一样能好过许多。

但最先被农业生产所惠及的,肯定还是辽东居民。

最先被大农场堪称恐怖的产出所影响的,也还是辽东居民。

披着皮裘衣,穿绸佩刀,一个个精悍壮实,武德充沛的旗人老爷正聚在田地边上的小亭子里,一個个面色愁苦。

其中一人砸吧一口旱烟,长叹道:“值不上价啊,还说给家里小子起间小院儿呢,这下只能搭个偏房了。”

“苞米是个新鲜玩意儿,倒是贵一点,但只有王爷种得多”

“这真是,收得多也成了坏事了。”

汉人旗丁最是感慨。

“也不是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