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人心之治(1 / 4)

逆清1845 江南烟雨秀 1779 字 10个月前

“酱缸文化?”

陈澧嘴里念着这个词,却越念越觉得有道理,便下意识看向了赵源。

酱缸文化,在后世成为了一个非常出名的词汇,但是赵源所说的酱缸文化,却并非后世所言的内容,而是从十二、十三世纪宋王朝兴起的理学道学,逐渐沉淀到十六世纪以及十七世纪,终于淤塞成为一个酱缸。

“理学究于今日,不同于宋明,既无主峰可指,如明儒之有姚江;亦无大脉络大条理可寻,如宋儒之有程、朱与朱、陆,如此可谓酱缸。”

赵源轻声感慨了一番,他认为到了如今,陆王心学一系趋于衰颓,程朱理学一脉则多在于卫护、阐释程、朱之说,但是本质上没有创新发展,依然处于吃老本的阶段,那么清廷在梳理自己的官方统治思想时,也就变得重实践而轻理论,因此就特意强调朱熹。

昔日,康熙皇帝曾经与讲官张玉书、汤斌等人围绕理学进行过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康熙对张玉书等人说:“朕见言行不相符者甚多,终日讲理学,而所行之事全与其言悖谬,岂可谓之理学?若口虽不讲,而行事皆与道理符合,此真理学也。”

严格来说,康熙作为一个务实派对空谈的理学产生质疑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张玉书避重就轻,只回答了一句:“皇上此言真至言也。理学只在身体力行,岂尚辞说。”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但是很显然,这样的回答不会让康熙满意,只是他并没有过多去做文章

当时间过了足足三十二年后,康熙在一次听取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后,终于发现这个问题已经恶化到相当离谱的地步,此时清廷中充斥着虚有其表善于夸夸其谈的人,他终于忍不住再次发火,道:“等皆读书人,又有一事当知所戒,如理学之书,为立身根本,不可不学,不可不行。朕尝潜玩性理诸书,若以理学自任,则必至于执滞己见,所累者多。”

说完这些后,康熙皇帝将熊赐履拖出来鞭尸,“昔熊赐履在时,自谓得道统之传,其没未久,即有人从而议其后矣。今又有自谓得道统之传者,彼此纷争,与市井之人何异?凡人读书,宜身体力行,空言无益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对理学并不关注它的哲理层面,始终认为‘空言无益’,而到了雍正年代,雍正更是曾痛斥过一个理学名臣杨名时,因为他曾经做过一些减轻农民负担的事,就遭到了雍正的痛骂,认为此人沽名钓誉,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