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兰芳公司(1 / 3)

逆清1845 江南烟雨秀 1223 字 10个月前

在赵源没有穿越之前,他对于历史上徐广缙和叶名琛的印象,始终停留在课本上面,但实际上这两位能走上两广总督位置的高官绝没有那么简单。

先说徐广缙,在原本**战争结束后,清廷在见识到英夷的本事后,便出现了一大批畏洋媚外的投降势力,其中像首席军纪大臣穆彰阿,还有林则徐之后的两广总督琦善、伊里布、耆英等人,他们对洋人可谓是一让再让,使得广州百姓积压的情绪不断上涨,而此人却与前面这些官员不同,他属于绝对的强硬派。

徐广缙在面对英国人时,曾经说过一句话,“疆寄重在安民,民心不失,则外侮可弭。嗣后遇有民夷交涉事件,不可瞻徇迁就,有失民心。”

意思很简单,再有英夷胆敢打上门来,一定不能再忍辱求全,以避免失去广东百姓的民心。

与耆英不同,徐广缙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英国人进入广州的要求,并为此组织了十万多名广州百姓武装起来,还为此直接停止了与英国人贸易,从而逼迫英国最终放弃了入城的请求,手段不可谓不强硬。

后来太平军兴,徐广缙被调去镇压太平军,后面上任的叶名琛继承了徐广缙的强硬政策,却也因此导致亚罗号事件发生,最终导致第二次**战争发生,而叶名琛沦为了英国人的俘虏,在印度绝食而亡。

历史上的叶名琛,名声相对比较负面,因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被称为六不总督,但实际上这个人非常有能力,他在战争爆发当天,就在广州组织百姓共御外敌,还派出乡勇去袭扰英军大营,切断对香港的运输,还启动了早年埋在香港的情报人员,来为他送来最新消息,可以说能用的办法都涌上了。

除此之外,叶名琛在被俘虏之后,自认‘海上苏武’,最终绝食死于印度,在气节上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叶名琛的最终结果与徐广缙时期长期以来的强硬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也是因为清廷在英国人进入广州这件事上屡屡失信,才出现了相对被动的局面——责任并不能由叶名琛一个人负责。

对于赵源而言,这两个人的到任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是最为强硬的剿夷派,英国人的背景不再像耆英时期那么有力,反而会成为惹祸的根源——这也注定赵源的造反事业最迟要在明年开始,否则真等耆英走了后,那什么都来不及了。

赵源心中有些郁闷,弄走了一个曾国藩,却来了两个比曾国藩更加难缠的家伙。

四月,赵源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