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拿破仑炮(1 / 4)

逆清1845 江南烟雨秀 1624 字 10个月前

清朝大炮管壁厚重而膛口细小的问题,由来已久。

就像康熙年间铸造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其口径达到了惊人的1尺,而膛口却只有三寸七分,这个技术放到17世纪可以理解,因为同时期的西方红夷大炮也是这个水平。x33

但问题是,在经过了两百年以后,欧洲造炮工艺已经进步了许多,针对铸铁炮管膛口已经具备了镞、镗、磨、削等加工工艺,而且还通过数学计算,对口径与膛口的尺寸之间取得了一个科学的比例关系,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地铸炮。

反观大清朝,造炮工艺始终停留在清初的水平阶段,甚至有些省份的铸炮工艺都已经彻底失传,平日里也无人在意,直到战事突发时,才临时仓促招募工匠来制造大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炮管炸膛,只能有选择地将管壁造得厚一些。

赵源曾经在后世看过一则故事,即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时,曾经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甚至为之感叹三百年前中华即有此物,可是到了如今却已经失传。而后还有一则典故,那就是太平军进攻岳州的时候,意外从窖藏中挖到康熙十八年吴三桂时留下的火炮、弹丸和火药,从而极大改善了装备水平。

其中固然有所夸大,可是也表明了一点,清朝整个阶段火器的发展基本上都陷入了停顿,再加上他自己亲身所见,几乎都验证了之前他跟方孟昭所说的观点——清廷在有意控制火器的发展。

除此以外,按照弗里德的介绍,清军所用的火炮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炮弹本身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在这个时期,中西方都发展了三种炮弹,即分别是球形实心弹,霰弹以及榴弹。

其中由于实心弹制造便宜,成本也颇为低廉,无论什么类型的火炮都可以使用,因此成了使用最为广泛的弹丸,且通常发射距离要远于其他两种。

至于霰弹则都是由小铁丸构成,散布面积广泛,但是射程并不远,像威远炮、子母炮以及劈山炮主要都是发射霰弹。

而最后的榴弹则是指空心爆炸弹,它本身除了实心弹所具备的冲击力,还能通过弹体内的火药化学能所产生的爆炸力,从而将弹壳碎片激射出去产生破坏,而清朝已经具备了榴弹的生产技术,但问题是榴弹的制造相对复杂,造价高昂,且本身使用很困难,难以掌握爆炸的时间,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是落地后不炸,要么是还在炮膛内就爆炸,再其次就是这种榴弹的射程很近,正因为多种限制,导致清军中使用榴弹的记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