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技术委员会(1 / 4)

逆清1845 江南烟雨秀 1587 字 10个月前

对于赵简而言,昔日败于英夷之手,的确是一个偌大的耻辱。

即便他早早从军中退出以后,也时常在思考着这件事,并最终得出来了自己的结论——英夷的确很强,可是仗打成这个样子,也属实是因为绿营早已经腐化没落,实不堪战。

正因为如此,赵源请来英夷教官这件事,对赵简并没有产生很强的刺激,反而认为这是应该做的一件事——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一旁的赵横微微感叹道:“若是当年战前就能知晓英夷兵法,或许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说不定还有打胜仗的可能。”

然而,此话一出却让赵简和赵源都纷纷摇头,尤其是赵简,他直接出言反驳道:“再好的兵法,也得将士们认真执行才行,可以当前绿营的情况来看,就算将英夷兵法给他们看,也没办法运用起来。”

赵源顿时连连点头,看来简叔的确从中吸取了不少教训。

实际上,他的判断跟赵简是一模一样的,凭借绿营的这几把柴火,就算把西洋的所有兵书都翻译过来也没用,因为解决不了军中的那些痼疾——这也是赵源为何不会彻底迷信西式训练的缘故,很多东西不是搬过来就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它需要搭配相适应的环境和土壤。

赵源微微一笑,朝着赵简道:“简叔,这一次我们利用长洲岛为基地,招募朴实青壮八十人,配上英夷主力火器,搭配英夷战法,可最终能发挥出多少战斗力,还得看你。”

赵简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我也想看看这些英夷的真本领……你放心,当年败了就是失败了,我会好好向他们学习。”

赵源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就担心赵简会抱着老一套不放,这样反而会极大影响到行动队的战斗力——在他看来,相比起清军和英军的武器代差,军官的职业素质差距才更加令人绝望。x33

在这个时代里,大清对基层军官的培养体系几乎为零,仅仅只是奉行‘以骑射为根本’的原则,军事人才的选拔仅仅只依赖于武举制度和战争培养,在军官教育上也只注重军人的个人武勇,而忽视对军官的理论教育,这种严重落后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使得清军中基层军官毫无战斗力可言,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不具备战斗力。

与之相比,西方各国早早就建立相对完整的军官培养机制,初级、中级、高级军事院校教育体系,像各级军官一般都需要通过军校的系统培养,从而保证军队中拥有一支足够专业的军官团体,从而撑起整支军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