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白家村捉“鬼” (三)(1 / 3)

三人出了北城,岑小辫儿头前带路,沿着官道走了差不多两时辰,这才到主家,三人这时早已大汗淋漓,田二爷暗自叫苦,这钱还真是不好赚。

三人来的正是时候,还没有出殡,货已送到,主家付了钱,犒劳还真不少,也不枉跑那么远的路程了。

田二爷接过钱揣进兜里,又和主家客气了几句,随后招呼周小义和岑小辫儿就要走,不料想却被主家拦下了。

原来少一个杠夫,您问我啥是杠夫,说白了就是抬棺材的。主家看田二爷生得五大三粗的,所以就想叫田二爷留下帮忙抬棺。

老时年间的有钱人家讲究出大殡,城里死人抬着棺材绕着城里走一圈,村中死人抬着棺材绕着村中走一圈,这就是所谓的“出大殡。”

出大殡抬棺材这份差事不是顶着个脑袋就能干的,抬棺的杠夫除了力气大,还得有耐力,因为抬棺的过程中队伍是不能停的,棺材更不能落地,这里有“慈棺落地为不舍,凶棺落地为不甘”这一说法,所以说抬棺途中不管多苦多累,都不能停。

相传嘉庆皇帝死后,足足有八千名杠夫抬棺,当然路途遥远是一说,但更多的则是防止棺材落地。

不扯这些个闲篇儿,书归正传,这个村子本来就不大,壮丁没几个,好不容易凑齐八个杠夫抬棺,不料想昨日一杠夫席间多贪了几杯,回家路上神志不清,左一头右一头的就栽进了阴沟里,也该他命大,没摔死,但腿脚却摔坏了,走路都成问题,更别提抬棺了。

抬棺人数不能为单,必须得是双数,好比六啊、八啊,少了一个人,六个人稍微吃点力也能抬,但主家不干了,说什么都要凑到八个人,认为这个数字吉利,再一个怕少个人,少分力,万一抬棺途中棺材不慎掉落,惊扰到先人,那就大事不好好了。

但村里都是一群老人小孩儿,稍微有把子力气的都去城里帮短了,孝子贤孙亲戚们不能帮忙抬棺,想去隔壁村找找人,又怕耽误了老太爷的下葬时辰,正犯愁之际,田二爷来了。

主家一看田二爷一米八几的大个儿,又长得壮实,得,不缺一个杠夫吗,现在好了,就叫这个纸糊匠帮忙抬棺,大不了多给他点犒赏。

田二爷本不想抬,但一听说事后有一笔不菲的犒劳费,青平县有句老话“有钱不赚,那是**。”

田二爷不想做**,得嘞!今天这棺材抬定了,谁要跟我抢这份活儿,那就是跟田二爷我过不去。

上好的柏木棺材,刷了整整十八道朱砂大漆,棺身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