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拉洋车的李老四(三)(1 / 4)

洋车这样玩意儿有人说是日本发明的,也有人说德国或者美国发明的,具体也没个准儿,反正不是中国发明的。

旧社会不管你是从哪国来到中国本土的,都被中国老百姓称为洋人,洋人的物件叫洋货,洋人的枪叫洋枪,洋车的叫法也是这么来的。

洋车进入最早中国市场的时候是清末年间,慈禧太后她眼瞅这洋玩意儿觉得新鲜,特意买了一辆回来想体验体验。

朝中一位官员看慈禧太后想坐洋车,想趁此机会表现一番,自告奋勇的站出来表示要给慈禧太后拉车。

他倒也不想想这玩意儿是个人都能拉的吗?

拉洋车可是门技术活,光卖傻力气可不行,怎么起、怎么停、上坡怎么拉、下坡怎么稳……这里面都有门道大了去,没那么简单。

那位官员没拉过洋车,他不知道其中的技巧,心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这玩意儿不就是拉起来就跑吗?有啥难的。”

那位官员**不懂,是戴着钢盔爬大树——硬着头皮上。

他还是把这活儿想得太简单了,好不容易使出吃奶的劲儿才把车拉起来,还没跑出几步,就摔了狗**,洋车也差点翻了,慈禧太后勃然大怒:“拉人呐!给我推出午门斩首!”

那位吓得屁滚尿流,一个劲儿的磕头求饶,其他大臣们也纷纷替他求情,慈禧太后最终还是心软了,这才免去一死。

借着这个话头继续往下说……

慈禧太后上次没坐成洋车,心里痒痒,身为一国之主,也拉不下脸跑去大街上体验,为此愁得不行。

有位官员看出来了,为了讨好主子,不惜放下朝廷大臣的身份,跑去大街上向拉洋车的师傅们讨教技术。

日复一日,终于是学成归来,迫不及待邀请慈禧太后坐洋车,自己则充当车夫。

慈禧太后对上次那事儿心有余悸,实在是不敢坐,但又怕伤了大臣们的心,想了想,也是硬着头皮上了。

那位大臣也没让慈禧太后失望,洋车是拉着稳当当的跑了起来,跑了几圈后,慈禧太后坐在后面是越看越别扭,越看越生气。

原因是那大臣的**老对着她脸,身为一国之君,哪能受得了这般屈辱,她越想越气:“来人呐!给我拉出去重打五十大板。”

……

综上所说的两起趣事儿,都乃是坊间传闻,我这一说,您这一乐,也别当真。

到了民国年间,洋车这玩意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