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血衣4(1 / 3)

刑警曹小安 莒国小郎君 1167 字 10个月前

曹小安默默地思索着,灯光照着他冷峻的脸孔。他是个沉稳的人,从不为一时的得失欣喜若狂或失望沮丧。多年的公安工作使他养成了一种习性,凡事多问儿个为什么?哪怕是别人不介意的细微疑点,也绝不放过!

用他的话来说,一个一个的疑点,连在一起,就是一个疑团,这一个一个的疑团连系在一起,就结成了整个案子侦破的环节。越是重大案件的侦破,越是靠着那些罪犯所暴露的蛛丝马迹。无论案子办得如何顺利,他也从不得意忘形!无论案子办得如何别扭,甚至走弯路,他也从不灰心丧气。

二十几年来,大大小小,形形**的案子他都办过。每件案子都有它的共性和它的特性。

生活是极其复杂的,每件案子的发生背景、环境、当事人的职业、性体等都互不相同,案子的侦破也就不能用同一个特定的框子去套。只有根据实际案情,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假设、不断去伪存真,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因此,从接手饮马涧案件的第一天起,他曹小安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就是凶器一一柴刀!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为什么凶手要用受害人的柴刀呢?如果他是蓄谋杀人,为什么自己不带凶器呢?如果是盲目杀人,杀人的动机是什么?曹小安不止一次地在老顾和姜海面前提出这个问题。归纳起来,就是“杀人动机”,启发他们去深思、去判断。

曹小安深知世界上最容易破案的凶杀案是凶手机关算尽,自以为万无一失!而最使人伤脑筋的凶杀案是几分钟前突萌杀念的凶杀。这前一种凶杀,它的普遍性、规律性很多!而这后一种凶杀,它的特殊性、偶然性很多,往往给侦破工作布下迷阵,引导你绕圈子。

小三来报告的情况,就像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小河,荡起满河涟漪。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曹小安点点头:“对,是进站。不过,这儿离火车站多远?这站名是什么?这是条什么线路?始发站在哪儿?终点站在哪儿?一天几趟客车通过?这些明天都要调查清楚。”

“嘿!”老顾心里笑了笑,“调查这些干啥,咱们又不去出差!”他连连打着哈欠,斜躺在铺盖卷儿上。

曹小安看老顾一副困相,体谅地说:

“睡吧,这几天也太紧张了。明早咱们早起爬山去!这深山老林,风景好,气候好,空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