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借力(1 / 3)

我的1992 三次元不行吗 1117 字 5个月前

这份名单一出,立即在公司内部引起了热议。

在名单上的人,都颇有些弹冠相庆的意思。

而不在名单上的人,自然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也有少数人觉得自己屈才了、不服气。

个别人甚至直接有了情绪,闹起了辞职。

对这部分人,孙建国要求各部门负责人能安抚则安抚,实在安抚不了的,那也只能那么着了。

毕竟,他画的大饼不是每个人都能咽下去。

大家除了关注各部门头头脑脑和主管具体是谁之外,对这些人里面的“理工含量”也格外关心。

陆伟、章晓龙、刘斌、程晓东这几个经理级的人物,可都是理工大学出身,刘斌和章晓龙还是在校学生。

更别说主管级别的人了,还有三四个兼职的大学生。

在他们看来,孙建国有些任人唯亲了。

对此,孙建国顾不上照顾这些人的感受,因为他知道,这纯粹是无奈之举。

他创业的第一步就是利用学校里的资源起步的,包括场地、人力、技术等等。

毕竟创业初期、生存第一,有的用就不错了。

等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他蓦然发现,公司两百多号人里头,能够让他完全放心的人实在太少了。

理工大学的这些同学、校友,人家都是重点大学的大学生。

这时的大学生含金量还是不错的,人家能来就不错了,他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的?

再说了,后世饿了吗宿舍四兄弟创业、头条宿舍两兄弟创业,不都是大学生寝室集体创业成功的典范吗?

他还嫌理工大学来的人少呢,连那些兼职的生瓜蛋子,他都百般笼络,希望人家毕业之后能留下来。

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在丽云计算机工作的理工大学毕业生也只有陆伟和章晓龙两个。

其中陆伟还是毕业之后拒绝留在丽云计算机工作,而是先去了家大型国企干。

可能他八字太背,去了才半年,那家企业就突然宣布破产。

这件事对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产生了很大冲击。

原本放弃高薪、去大型国企工作就是为了稳定二字,谁能想到先倒闭的会是它?

要不然他可不会来丽云计算机这种之前看不上的私营企业。

另外,孙建国觉得必须在公司里面有几个贴心人才行,绝不能当甩手掌柜。

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