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7章 谈判(1 / 3)

我的1992 三次元不行吗 951 字 10个月前

孙建国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么一个小破厂子倒闭能惊动**领导。

赵院长无奈苦笑道:“谁说不是呢,我也没想到…我听说上头正在讨论国企改革的相关政策,今年已经在广州那边试点,叫什么买断工龄…你看看上头这个态度,这种形势,估计国企改革已经势不可挡了,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工人下岗。”

听了赵院长的话,孙建国有点理解为什么国家这两年会逐渐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的政策了。

过去几十年华夏盛行企业办社会,上万人甚至几万人的大型国企比比皆是。

那个年月是工人阶级的黄金年代,大学生毕业进了工厂能干一辈子。

可是现在毕了业,就算被分配到国企又能怎么样呢?

企业自己都自身难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到时候还不是得自谋出路?

“那机械厂的工人怎么安置?”

“听说也是要买断工龄。工人们正在闹呢,有的人一家三代、四五口子都在厂里工作,一下子没了饭碗,全家断了活路,怎么能接受得了?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x33

“那就只能自谋出路了。”

赵院长叹口气,摇摇头说:“这两年国营单位的日子都不好过,去年就有几家企业倒闭,一时半会儿上哪找工作去?”

“为什么不去南方?”

“年轻人还能出去闯闯,大部分工人都三四十朝上了,人到中年突然失业,跟天塌了差不多还有,你年纪小可能理解不了,其实大部分工人把厂子当家了,对工厂是很有感情的,不是你们私营企业那种纯粹的雇佣关系。”

这一点孙建国深有体会,上辈子他96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刚好赶上下岗gc。他工作的江城钢铁厂规模巨大,也有一部分人下岗分流,但大部分人还是保住了饭碗。

那些在厂子里干了二三十年的老职工,经历了国有企业的黄金年代。

当时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很高,工人们都把自己当成国家、企业的主人,身上有一种可贵的主人翁精神和奉献精神。

只是当发生社会结构巨变,这份感情、这种精神在现实面前却显得如此的廉价。

这顿饭吃得有些沉重。

孙建国本来约赵院长出来聊接下来的合作开发项目的,却不知不觉的聊起来这件事。x33

……

放寒假前,孙建国接到电话,去了一趟校办工厂。

他是去谈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