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5章 审稿(1 / 3)

我的1992 三次元不行吗 1048 字 10个月前

老陈看见孙建国拿着稿纸走进他办公室的时候,差点暴走:“让你好好写,你只花半天就糊弄完了!?”

孙建国挠挠头:“我不是觉得发表文章比较费时间吗?您还得修改,期刊还得审稿,就二十天不到,怕耽误期末考试成绩…”

老陈不满的瞪他一眼,一把薅过稿纸,戴上老花镜开始阅读。

’关于颠覆式创新的哲学思考…’

题目有点怪,像是强行拼凑、搭接出来的。

“勉强算有点新意吧。”

再往下看,他抬头瞥了一眼孙建国:“就这?!摘要都没写,到底会不会写论文?!”

孙建国道:“昨天晚上熬到十二点,没来及写摘要。”

老陈继续往下看。

开头还行,中规中矩。阐述了主旨,研究背景,研究对象。

’自从颠覆式创新这一理论提出后,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反响和广泛讨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6月12日,共有30余家期刊报纸对文章进行了转载,并引发了60余次评论和报道…’

“哼,自吹自擂…这些数据准确吗?”

“不准,所以是不完全统计。转载我那篇文章的媒体都给我和李校长邮寄了当期的期刊报纸,我都留了底。60多次评论都也是我自己收集的,我都剪下来存着呢,你要看吗?”

“算了算了,反正也没打算在顶级学术期刊上代表…”

老陈继续往下看。

’但是这些文章都是从自然科学角度、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另辟蹊径,从哲学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剖析…’

’颠覆式创新的本质是量变引起质变,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当渐进式变革积累到一定程度,其势能充足,当外部达成一定条件,必然引发激烈矛盾,其具体表现便是新模式对旧模式、新事物对旧事物的颠覆。’

看到这里,老陈逐渐收敛了原先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表情,神色逐渐凝重。

接下来孙建国又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了颠覆式创新的两面性。

但是这一部分很快就结束了。

老陈很好奇,马哲两大理论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都套完了,剩下一半的篇幅都讲的啥?

’接下来,我们试论近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颠覆式创新,**中国化…”

老陈一下就看懂了,前半篇用马哲基本原理来解释颠覆式创新,后半篇用颠覆式创新来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