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门可罗雀股市(1 / 3)

逆流大时代1977 地狱伯爵 1107 字 10个月前

此时的远东会冷冷清清,也没人有兴趣观看门口的金鱼缸,大厅里身穿红马甲交易员坐在工位上闲聊着,早已没有当年的繁华。

现在的股票依然是无记名纸质凭证,散户可以直接私下现金交易,不过经历了假股票风波,还是有不少人担心存在假股票。

至于电脑炒股、电子凭证、计算机对盘等高科技技术,全球只有纳斯达克交易所在全球采用电子交易技术,中环的花旗银行倒是可以炒美股。

香江这边依然采用最古老的炒股方式,上市公司股价写在大黑板上,股票经纪则是穿着红马甲在黑板前看价、喊价、报价、竟价、成交,股票经纪可是一个体力活。

而香江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恒生银行计算恒生指数都是麻烦的一批,同一时间、同一股票在四个证券交易所的挂牌价都可能不一样。

四个交易所采用大喇叭广播大宗股票成交价,然后其他交易所会更改黑板上的报价,下午股市收盘之后,恒生银行负责四个交易所股票对盘工作。

一些私下交易的股票当然无法统计,一些上市公司发布年报时间不同,有时候一些股票要停牌,有时候一些公司要退市,有时候恒生指数成分股会发生变化,股市也会休市,进行技术性调整。

这年代炒股还是颇为麻烦,想要收购上市公司的话,必须从散户手里收购,即使你操作的再怎么小小,市场哪能没有風吹草動,很容易走漏风声。

港股实行的是t+0制度,当时炒股高峰期,一张股票凭证在一天之内可能倒手无数次,后来严限股票经纪24小时内交收,抑压抛空炒作。

1974年,港府颁布《1974年证券条例》、《1974年保障投资者条例》完善证券法律法规,后续相继出台了《收购及合并守则》、《1976年证券规则》、《证券交易所合并条例》等法律法规。

这些政策自然是英国人制定,主要也是保障英资企业的权益,很多规定同全球股市完全不同,美国公司看到一阵懵逼。

例如1976年12月底,怡和洋行只持有约九龙仓5%股份和置地3%股份,怡和双翼却安全无恙,怡和洋行稳的一批。

上市公司不用对外披露所持有公司的股份,投资人持有上市公司股票超过35,必须向上市公司其他股权持有人提出全面无条件的收购建议。

英资不少公司上市超过七八十年,公司股份早已不知道稀释到什么地步,不用对外披露持有公司多少股份。

华资